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為有諾曼能抗衡的速度 - 雪崩

  從國小五年級開始接觸滑雪到現在,從來都只有在影片上看過skier或snowboarder被大雪埋沒的畫面,雖然有掉入雪洞的經驗,卻從沒有親身經歷過被大雪吞噬的感覺,是否就像愛玉、仙草被厚厚的剉冰覆蓋一樣。

  不過,在我的印象中雪崩的死亡率並不高,就跟被雷擊差不多吧,當然啦,這種機率問題就如同我一位好友說的一樣,其實機率都是百分之五十,死或沒死而已;不過我們還是要尊重一下那些鑽研數據的學者們,根據他們精確的估算,雪崩後的十五分鐘內救活機率是百分之92,但過了四十五分鐘後機率就只剩下25,不過我敢保證的是,這數據絕對沒有包含被嚇死;記得之前有看過一本救援的書,書上寫說如果你遇到雪崩,而被埋在雪堆裡,第一件事情是要先吐個口水,確定上、下的方向,不過我是覺得如果真的遇到的話,早就嚇到尿褲子了,所以你只要覺得只有前面濕,你就是面朝下,如果濕到屁股,就代表你面朝上。

  基本上在歐美的大雪場,常常都可以聽到雪場有"
砰..砰.."的聲音,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共匪打過來了勒,其實那就是雪場用砲之類的東東在轟炸可能引起雪崩的山頭(不要問我長怎樣,我只有在影片上看過),另外一種是會有巡邏人員騎雪上摩托車去尋山頭,只有看到可能引起雪崩的地方,就會埋C4之類的先毀掉雪堆。

  其實會引起雪崩的原因很簡單,雪互相排擠黏不住、雪越變越胖太重撐不住;當突然狂下新雪,原本住在那邊的雪當然沒有辦法一下子接受新的朋友加入,就排擠它,而不讓它融為一體;雪下的越來越多,越積越厚,最後原本住在最下層的雪再也受不了...

  如果上面看的霧傻傻的話,容我再重新描述一遍:會引起雪崩的雪通常都以兩種型態呈現;(1)鬆散的雪:新下的新雪和已經融結成小結晶狀的雪粒,這些雪都缺乏了附著力與凝聚力,所以無法互相抓住,最後就會引起雪崩,
常見的崩塌是以一個點的範圍開始向下擴散,所以常以三角形的雪崩方式呈現,不過這種雪崩通常都是很小型的崩塌,很少會讓人受傷。(2)厚重的雪:即使雪能夠互相黏合在一起,過多過重的雪也再也難以抵抗地心引力,最常見的就是雪簷,突然碰的一聲而瞬間斷裂,而引發大規模的雪崩。

  一般來說,小規模的雪崩(
30公分深)會引發約20~30公尺寬的雪崩,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里;中型(約1公尺深)可引發100~500公尺寬的雪崩,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里;而大型雪崩(2、3公尺深)可引發寬約一公里以上的雪崩,並且速度可達每小時150公里。

  一般來說,除非是去玩backcountry的朋友才有可能會遇到雪崩,大多數在雪場的朋友是不用擔心的,除非哪天雪場老闆發瘋了想要謀殺遊客,不然要在雪場裡面遇到雪崩,絕對比成為第二個Shawn White還要難;不過,如有真的有人有遇到雪崩的經驗,一定要跟我說,我很想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當然啦,如果你遇到了,但你沒有出來,那你就不要來找我了,我寧願永遠不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