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skier或boarder,是否曾幻想著哪一天可以登上遠方的山峰,一躍而下,享受滑行於綿綿鬆雪的快感。冬天的腳步將近,明年也計畫再度重返科州;一想起科州,就會想到今年在Vail滑的那一趟backcountry,真的是有生以來滑到最爽的一次(邊滑邊笑勒)。也因為那次被三個老外唬爛的經驗,讓我興起去學習雪崩課程的念頭,雖然課程中總是不斷的爬山、鏟雪、測量,不過也確實學到不少知識。
原本打這篇文章,是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雪崩的基本觀念,但是後來想一想,對於一般人而言,真正會去玩backcountry的人又不多,而且真的要重頭講,勢必又歹花費我很多時間,才能完成這一篇文章。所以我改用比較簡單、淺顯易懂的方式,希望能讓大家比較容易了解;並且日後若從事backcountry活動時,比較能清楚判斷(至少死也要知道是怎麼死的)。
首先,我會強烈建議想要去玩backcountry的朋友,必須"同時"具備下列兩項:
1. 要能夠很流暢的滑行於雪場內的黑線(black diamond)
Backcountry的環境,必沒有像雪場內還有被標示路線難度,常常你滑前段感覺是藍線,突然就變成雙黑線;所以為了避免因為自己技術的不足,而導致危險,我會建議大家要能夠很流暢的滑行於黑線,在從事backcountry活動。另外,根據統計,在斜坡為30度至45度,是最理想的玩backcountry的角度,當然也是雪崩最容易發生的角度;其中,36度至38度更是最多人遭遇雪崩的角度。如果大家對於斜坡角度沒有概念的話,請見下面表格,我簡單的做一個區分,可能大家會比較清楚。
[ 斜坡角度 ] [ 滑雪場內滑道難度] [ 可能引起的雪崩 ]
0 - 25 綠線 濕雪塊、slush snow造成之小滑動
25 - 30 藍線 薄層雪塊崩裂滑動,引起滑動
30 - 35 黑線 薄層雪塊崩裂滑動,引起小型雪崩
35 - 45 雙黑線 整個區域之薄層雪塊崩裂滑動,引起中型雪崩
45 + 雪場範圍之外 懸崖、峽谷等不穩定地形,可能引起大型雪崩
2. 行前查看雪崩警訊
大家不可能會先爬到山頂,然後開始拿工具出來,花一個小時去測量雪崩級數,再來決定是否可以往下滑,所以在行前先收集相關資訊就變得是很重要的工作。
以一般大家玩backcountry的習慣來說,大家都是選擇雪場附近,像是後山或是雪場範圍外的區域,這時你可以直接詢問各雪場,關於每日雪崩的資訊與建議。如果你是玩"野山頭",附近完全沒有雪場的那種,那你就必須要學會自己判斷的技術,像是從歷史天氣(風、雨、溫度、降雪量...等)、過去雪崩記錄、環境地形...等。
大家也可以上avalanche.org網站查詢,網站上有某些區域的雪崩資訊可供參考。
再者,我會建議大家多能考慮以下幾點再去玩backcountry,會比較安全一點。
1. 攜帶雪崩相關裝備
最基本的有三樣東西一定要帶到:
*探測器(avalanche transciever beacon)
*探針(probe)
*雪鏟(shovel)
我記得我在上WFR野外急救和雪崩課程時,教練都有提到:雪崩的黃金救援時間是15分鐘,雖後生存機率遞減,一小時後生存機率只剩25%。也就是說,如果你看著你的夥伴已經被雪崩埋了,如果還要向外求援,他生存的機率也所剩無幾。但是,這些裝備也不是帶了就會用,如果不會用,帶了也是白帶;所以自己還是要先學著怎麼使用這些器材,不然就是跟著會的人去吧。
根據統計瑞士一個單位針對1981年至1998年的統計,因雪崩被埋的人,有52%的人是被全身掩埋,只有4.2%的人是身體部份被埋。這也就是說,如果真的遇到雪崩,就要有在地下等待救援,或等死的準備。
我自己是覺得,被雪崩埋住的人,只有能祈禱三種狀況的發生:快速被救起、維持生命徵象、被埋的深度淺。也因為這樣,所以很多救援器材才會產生,像是各類型的雪崩探測器、Avalung、ABS(avalanche airbag system)...等。
2. 地形判斷的能力
雪崩並不是平白無故產生,雪崩必須要有某種"觸發點(trigger points)"加入才會產生,例如地形、壓力、風、重量、摩擦力...等。舉例來說,很多人喜歡跳躍某顆石頭或某段落差,而在這些障礙物後面的雪通常都會長得像激流的形狀,靠近障礙物之落差處有個小凹槽,隨後是比較厚重的一堆雪。當一個人跳躍落地之後,會突然產生一股強大的重量;運氣好,會產生向下的零星鬆雪滑落;不幸地話,會造成周圍的薄層橫向崩裂,整片向下滑動,造成雪崩。
很多時候是因為滑雪者自己本身的無知,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像是路線的選擇,避免在峽谷處、背風面、陡坡底邊滑行;或不懂得利用周圍的地貌,做簡易的雪崩指標判斷(樹幹沾粘雪的方向、樹上堆積雪或雪結晶的方向),這些都是應該要學習的。
玩backcountry確實是有其危險的地方,或許也有很多朋友會覺得:那還乖乖待在雪場裡玩好了。其實這就跟,開車很危險,但難道走路就不危險嗎,是一樣的道理。尤其很多朋友是已經滑雪好一陣子,或是身為滑雪教練,更應該要有這樣的警覺:無知而逞強,才是最危險的。任何戶外活動都有一定的隱藏性風險存在,但是我們不是害怕而躲避它,而是應該要透過學習,降低可能發生的危險。我們沒有辦法讓危險完全消失,但是我們可以在它危險相對較低,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而活動。這也就是所謂的"風險評估(Risk Management)",與大家共勉之。
延伸閱讀:
>> AAI / AIARE avalanche course
相關連結:
>> avalanche.org
受教了,非常棒的資訊。希望你有空能多寫點這類的文章。
回覆刪除長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