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非常喜歡吃"魩仔魚",只要有一盤的"魩仔魚",我就可以直接配著飯吃。但自從約在2007、2008年,奕良跟我說:其實吃"魩仔魚"很慘忍,牠是所有魚的幼苗...。當我聽到之後,才突然有驚醒的感覺,稍微做了點功課後,從此再也不吃"魩仔魚",身旁只要有人要吃,我也是盡量的勸戒,直到現在。
請注意為何我都會把"魩仔魚"打上""雙引號,因為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種魚,牠是所有魚苗的統稱。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荒謬的想法,以為海那麼大,魚(海鮮)當然是取之不盡,但如果你真的打開自己的雙眼、不要封閉自己的大腦,答案其實很明顯,魚(海鮮)絕對不是源源不絕,否則現在的漁民也不用那麼辛苦,魚也不會愈賣愈貴、種類愈來愈少。
我也同意魚很好吃、吃魚很好,也不是覺得應該就要極端的禁止大家吃魚,但...至少也要等到魚長大再去吃吧!吃"魩仔魚",等於是在吃魚的小孩,讓牠連長大的機會都沒有,就已經被你吃下肚。如果說一位很愛吃魚的人,一餐可以吃下苦蚵仔、笛鯛、正鯛、石斑、鯔、金梭這類成魚,一餐吃三條好了,但如果是換成一盤"魩仔魚",可能就變成是上千條的幼魚,吃下一口就有可能吃下一百條魚。...至少給個機會讓魚長大吧!
以下是幾篇關於為何要拒吃"魩仔魚"的文章,如果你以前沒有注意到這項消息,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的看完,為我們的海洋盡一份心力,不要讓台灣只有海鮮文化卻沒有海洋文化。
1. 拒吃魩仔魚
如果你懶得看文章,那至少花個三分鐘看個影片吧!這是公共電視晚間新聞寶貝海洋週針對"魩仔魚"所做的報導。
影片連結:魩仔魚吃下肚 恐吃掉海洋生機
=================================================
延伸閱讀:
上個月經過仁愛路和大安路口的MOS漢堡前,看到一群人拿個手板在拉路人做連署,我當時並沒有想要停住腳步,繼續往前走。直到我聽到我背後一個聲音傳來:我們是為了守護北極熊的未來而發聲,請支持連署反對殼牌.....。我當時一聽到兩個關鍵字"北極熊"、"殼牌",我當場立刻掉頭去參與連署,當下也跟現場義工聊了起來,後來聊到他們正在努力的一個議題,就是鮪魚長期被過度捕撈的議題。所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它們的網站,並給予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