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裡面會以介紹如何轉乘波特蘭的大眾交通系統,而先不以觀光景點為主,因為你會考慮到遊山玩水的事情,也代表你來這邊有些時日了,所以應該也可以自己搞定啦,有時間的話以後在慢慢寫囉。
從在台灣的朋友或許會打聽到波特蘭是一個什麼交通很發達的城市,就感覺好像很方便,但請終止你這種無止境幻想(期待越高,跌的越深),你要知道,美國真的太大了,就像Chris說的:每個州就好像是另外一個國家一樣;所以即便交通系統在怎麼發達,也是有一定的限度,通常都是指在市區附近都很發達,但只要出了市區,就非常的不方便,甚至連公車也都是不常出現的好朋友,所以不要想像的好像超方便之類的,而且也不要聽到什麼交通免費之類的,那也只有在市區而已。
波特蘭的大眾交通系統統一由Trimet管理,其中包含三種交通工具:
■ 公車
■ 輕軌電車(MAX)
■ 一般電車(Street Car)
■ 公車
波特蘭約有83種不同路線的公車,公車對於大多數住在寄宿家庭的朋友是必要的交通工具,大部分的公車在尖峰時間都差不多是15分鐘就會有一班,一些冷門路線是半小時來一班;但在離峰時間,就是半小時或一小時,有些太冷門的地方索性不跑了,所以你一定要有公車時刻表,並且熟悉你的公車時刻。
■ 輕軌電車(MAX)
MAX是最容易讓人誤會的交通工具,很多人對MAX收費的方式都沒有解釋清楚,造成許多的誤解;MAX並不是完全免費的,免費的區段只有在市區的部分(圖中的墨綠色的區域),而對一般住在住宿家庭的學生來說,一定都是超出這個區域,只有極為少數的寄宿家庭會靠近免費的區域(因為這附近的房價都很高),除非你是比較有錢自己租公寓在這免費區域的MAX捷運站附近,否則都是講心酸的,因為一定都會去買月票,所以這免費的福利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是無意義的。
MAX票價 >> http://trimet.org/fares/index.htm
MAX路線圖 >> http://trimet.org/schedules/maps/maxsystem.htm
MAX路線圖下載 >> http://trimet.org/pdfs/maxsystem.pdf
另外MAX依照走的路線不同,共分為三種顏色:
紅色 - Airport -- City Center -- Beaverton
藍色 - Hillsboro -- City Center -- Gresham
黃色 - Expo Center -- City Center
MAX詳細停靠站 >> http://trimet.org/max/stations/index.htm
■ 一般電車(Street Car)
StreetCar跟MAX一樣都是要收費的,但當然也有免費的區域(如圖),不過也都是在市區內,而一般來說除非你是PSU學生,否則StreetCar對你來說應該只有到23街逛街而已,使用的頻率並不高。
免費區域圖 >> http://trimet.org/fares/farelessmap.htm
除了公車是上車投錢之外,MAX和Street Car都是"憑良心的"在售票,也就是說沒有查票人員站在門口查票,也沒有像台灣的捷運還有查票的機器,全部都是講誠信的(看到這裡你的心裡是不是在竊笑暗爽),不過偶而會有穿黃色衣服的Trimet人員上來查票,如果你被查到沒有票,是會被罰80元的,不過很多人學生都用外國人不懂、剛到這邊...等這些爛招,通常裝傻是無敵的,但有時候也是會不靈驗的,所以建議還是乖乖買票吧。
大致瞭解波特蘭這邊的大眾交通系統後,首先會面對的問題就是:下飛機後怎麼回家?如果你剛剛有仔細看過上面MAX的路線圖,你會發現紅線的MAX最後一站就是停在機場,所以你只要先搭乘紅線的MAX,再看看需不需要轉乘公車,所有的轉乘路線及時間你都可以在Trimet的網站上查詢,你只要將機場地址和你住家地址輸入上去,它會告訴你要怎麼搭會比較方便。另外,你出關拿完行李後,不要急著走出機場,順著長廊一直給它直直走下去,走到底的左手邊有一台機器是MAX的售票機,買完票後走出機場的右前方就可看到MAX。
機場地址:7000 NE Airport Way,Portland,OR 97218
Trimet轉乘查詢系統 >> http://trimet.org/go/cgi-bin/plantrip.cgi
所有的資訊包含公車的時刻表、MAX和StreetCar的路線圖...等,你都可以在市中心的Pioneer Courthouse Square的Trimet服務中心(Starbucks下面)拿到。
但Pioneer Courthouse Square在哪?
你可以看一下上面MAX的圖,有一站叫"Pioneer Square"那邊有個很大的廣場,你也可以輕易的找到Starbucks,服務中心就在Starbucks的下面,有個不算明顯的路口。
2007年4月30日 星期一
2007年4月28日 星期六
在波特蘭活下去之超市攻略
波特蘭是一個不上不下的城市,怎麼說呢,這裡不像上面的西雅圖,華人多到跟小強一樣,也不像下面的舊金山光芒四射,所以想要買到家鄉味的東西其實是不容易的,話雖如此,還是有一些超商是可以去逛逛的,在沙漠中如果出現綠洲,你也不會過份的期望有蓮蓬頭可以淋浴吧。
東區:
■ 富康超市 - 可以說是波特蘭最大的亞洲超市,裡面賣的東西很多,也可以買到
台灣的產品,另外這邊的切片牛小排是值得推薦的,但青菜蔬果類
不建議在此購買。
■ 安東超市 - 店不大,但青菜蔬果類在此購買是不錯的選擇,而其他東西一定要
注意有效日期,否則非常容易買到已過期的產品。
市區:
■ Safeway - 青菜蔬果類都非常的新鮮,辦張會員卡很多東西都可以買到便宜,
要買美式的產品來這邊就對了。
■ Whole food - 很多有機產品、起司等,產品比Safeway高級一點。
■ Fred Meyer - 不是每一間Fred Meyer都有賣食物,所以一定要查清楚再去
,免得去到那邊傻眼;Fred Meyer跟Whole food很相似。
西區:
■ Asia Pacific Market Place - 與安東超市相同,要特別注意商品是否已
過期。
■ Uwajimaya - 日式超市,賣了很多日本產品,算是一間比較高級的超市,這邊
的產品都是很有品質的。
以下是商店地址:
■ 富康超市 - 2850 SE 82nd Ave,Portland
■ 安東超市 - 5441 Se Powell Blvd,Portland,OR 97206
■ Asia Pacific...- 12050 Sw Allen Blvd,Beaverton,OR 97005
■ Uwajimaya -10500 Sw Beaverton Hillsdale Hwy,Beaverton,OR 97005
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去的話,可以上TriMet查詢。
東區:
■ 富康超市 - 可以說是波特蘭最大的亞洲超市,裡面賣的東西很多,也可以買到
台灣的產品,另外這邊的切片牛小排是值得推薦的,但青菜蔬果類
不建議在此購買。
■ 安東超市 - 店不大,但青菜蔬果類在此購買是不錯的選擇,而其他東西一定要
注意有效日期,否則非常容易買到已過期的產品。
市區:
■ Safeway - 青菜蔬果類都非常的新鮮,辦張會員卡很多東西都可以買到便宜,
要買美式的產品來這邊就對了。
■ Whole food - 很多有機產品、起司等,產品比Safeway高級一點。
■ Fred Meyer - 不是每一間Fred Meyer都有賣食物,所以一定要查清楚再去
,免得去到那邊傻眼;Fred Meyer跟Whole food很相似。
西區:
■ Asia Pacific Market Place - 與安東超市相同,要特別注意商品是否已
過期。
■ Uwajimaya - 日式超市,賣了很多日本產品,算是一間比較高級的超市,這邊
的產品都是很有品質的。
以下是商店地址:
■ 富康超市 - 2850 SE 82nd Ave,Portland
■ 安東超市 - 5441 Se Powell Blvd,Portland,OR 97206
■ Asia Pacific...- 12050 Sw Allen Blvd,Beaverton,OR 97005
■ Uwajimaya -10500 Sw Beaverton Hillsdale Hwy,Beaverton,OR 97005
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去的話,可以上TriMet查詢。
2007年4月26日 星期四
美國手機門號與電信公司
對於一個留學生而言,總是會有需要打電話聯絡的時候,像是跟朋友、學校、寄宿家庭...等,而公用電話也並不是隨處都可見到,所以這時候就要辦一支手機囉;在美國這邊有三間較大的電信公司Cingular、T-mobile、Verizon,而我現在是用Cingular,所以接下來介紹的也是這間。
基本上,這邊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簽一年契約、預付卡;而對於留學生來說,其實講電話的時間並不多,就是偶而有需要聯絡一下,所以預付卡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就預付卡來說,你不需要付押金,也不需要任何的證明或ID,你只要付錢就對了。
在價錢方面有五種可以選擇:
預付金額 可使用天數
$15 30 days
$25 90 days
$50 90 days
$75 90 days
$100 365 days
"預付金額"表示你要先付多少錢,"可使用天數"代表使用期限,如果你在天數內沒有用完的話,是不能再用的,也就是說就浪費掉了;以不長舌的人來說,25元是你最好的選擇,要預付的金額最少,而可存放的天數可到90天";如果是長舌的人,建議直接選$100/365days,這對長舌的人來說是比較划算的。
在費率方面,美國手機收費都是雙方都要付費,但如果你是打給同間公司(Cingular),是不需要付費的,但如果你是打給別間的公司(T-mobile、Verizon),每分鐘是0.10元;另外只要你當天有通話紀錄(打或接聽都算),無論是打一通或是一百通,都要收一塊錢,但如果你當天都沒有用過手機通話,那就不用付任何錢;這部分我在解釋清楚一點,例如四月十日你買了一張25元預付卡但沒有打任何電話,那該日你不用付任何錢,所以餘額是25元,到了四月11日,你打了一通電話給Cingular,所以就被收一元,後來又打了五通電話給Cingular,但因為都是同間公司,所以都是免費,而你今天的餘額為24元,到了12日,你打給T-mobile講了五分鐘,所以你的通話費是0.50元,另外還要再加一元的連線費,後來你又打了一通五分鐘的電話給T-mobile,所以你要在付0.50元的通話費,所以你今天的餘額為22元;這樣是不是有點概念了呢。
另外最重要的是記得要帶三頻的手機來美國用,只有雙頻是不能用的,而且如果沒有三頻手機的話,最好是在台灣買一隻,美國的手機款式又舊、價錢又貴,台灣便宜多了。
基本上,這邊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簽一年契約、預付卡;而對於留學生來說,其實講電話的時間並不多,就是偶而有需要聯絡一下,所以預付卡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就預付卡來說,你不需要付押金,也不需要任何的證明或ID,你只要付錢就對了。
在價錢方面有五種可以選擇:
預付金額 可使用天數
$15 30 days
$25 90 days
$50 90 days
$75 90 days
$100 365 days
"預付金額"表示你要先付多少錢,"可使用天數"代表使用期限,如果你在天數內沒有用完的話,是不能再用的,也就是說就浪費掉了;以不長舌的人來說,25元是你最好的選擇,要預付的金額最少,而可存放的天數可到90天";如果是長舌的人,建議直接選$100/365days,這對長舌的人來說是比較划算的。
在費率方面,美國手機收費都是雙方都要付費,但如果你是打給同間公司(Cingular),是不需要付費的,但如果你是打給別間的公司(T-mobile、Verizon),每分鐘是0.10元;另外只要你當天有通話紀錄(打或接聽都算),無論是打一通或是一百通,都要收一塊錢,但如果你當天都沒有用過手機通話,那就不用付任何錢;這部分我在解釋清楚一點,例如四月十日你買了一張25元預付卡但沒有打任何電話,那該日你不用付任何錢,所以餘額是25元,到了四月11日,你打了一通電話給Cingular,所以就被收一元,後來又打了五通電話給Cingular,但因為都是同間公司,所以都是免費,而你今天的餘額為24元,到了12日,你打給T-mobile講了五分鐘,所以你的通話費是0.50元,另外還要再加一元的連線費,後來你又打了一通五分鐘的電話給T-mobile,所以你要在付0.50元的通話費,所以你今天的餘額為22元;這樣是不是有點概念了呢。
另外最重要的是記得要帶三頻的手機來美國用,只有雙頻是不能用的,而且如果沒有三頻手機的話,最好是在台灣買一隻,美國的手機款式又舊、價錢又貴,台灣便宜多了。
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不知不覺被帶壞 - 紅酒
似乎是因為Michael和江威的關係,這兩個臭男生總是愛搞的好像每個晚上都在法國一樣,從音樂、燈光、到紅酒,真是給它相當的"爛漫"...;而到了這個粗魯的國家,雖不像浪漫的法國,但也可用Blue Jazz營造出慵懶的氣氛,以香精蠟燭投射出煽情的光影,捨棄勃根地的光環,在美國也可找到不錯的紅酒(至少我的爛舌頭也分不出來);而很慶幸的,我這貧瘠的城市居然在紅酒界也是小有名氣,在新興的國家中(對紅酒而言)後起之秀美國也在榜單之內,而美國最有名的兩個區域便是加州的Napa Valley與奧勒岡的Willamette Valley,而很幸運的這邊也可喝到跟勃根地一樣的品種的Pinot noir所製的紅酒,這對我來說,是對波特蘭這鳥城市不斷扣分的成績單中,少數加分的一個項目,所以來這邊的朋友可別錯過了享受人生的權利。
在波特蘭想要買好酒的話,我之前找尋蠻多地方的,但目前也只知道一間叫Vinopolis(Chris還比我早去過)的種類比較多;但如果你想要在一般超市買的話,不建議到Safeway買(蠻遜的),Whole food還比較好一點,不過我還是建議去Fred Meyer買,那邊的選擇蠻多的,而不單單只有美國製的;不過如果你是想要買Cheese,那Whole food是不錯的選擇,種類超多(軟的、硬的、羊的、藍紋...等一大堆)。
不過這一瓶可不像是Dr.Pepper的價錢,如果你要買到有90分以上的,至少也要30元以上,而一瓶最多也只能放個一星期(否則就過了最佳賞味期),所以這對我來說可是奢華的享受,曾想要把它給戒掉,但Chris卻說:很多東西都是奢華的享受(還送了我一瓶93分的Pinot noir);也對,那就給它順順的喝下去吧。
在波特蘭想要買好酒的話,我之前找尋蠻多地方的,但目前也只知道一間叫Vinopolis(Chris還比我早去過)的種類比較多;但如果你想要在一般超市買的話,不建議到Safeway買(蠻遜的),Whole food還比較好一點,不過我還是建議去Fred Meyer買,那邊的選擇蠻多的,而不單單只有美國製的;不過如果你是想要買Cheese,那Whole food是不錯的選擇,種類超多(軟的、硬的、羊的、藍紋...等一大堆)。
不過這一瓶可不像是Dr.Pepper的價錢,如果你要買到有90分以上的,至少也要30元以上,而一瓶最多也只能放個一星期(否則就過了最佳賞味期),所以這對我來說可是奢華的享受,曾想要把它給戒掉,但Chris卻說:很多東西都是奢華的享受(還送了我一瓶93分的Pinot noir);也對,那就給它順順的喝下去吧。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波特蘭之戶外運動
來到波特蘭也快半年了,說實在的這地方真是相見不如聞名,有山有海但卻沒有一樣是上的了檯台面的;不過我對這邊也還不算熟,還有很多的私房點是我還不知道的,所以會陸續更新囉。
(1)滑雪
對波特蘭來說,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胡德山(Mt.Hood),這邊共有三個雪場,以距離市區近到遠來排序為:Ski Bowl、Timberline、Meadows;這三個雪場都是在26號公路上,非常的好找,想要迷路都很難;從波特蘭市區出發的話接上I-84後一直開到出口16A下去,然後順著指標接上26號公路,直直駛就到了。
Ski Bowl:第一個會到達的雪場,位在26號公路的右手邊;雪場極小、纜車極為破舊,這雪場小到不用一個上午就可以全部逛完整座山,整座山只有八台纜車,不過卻非常適合初學者,一進去的坡道較廣且不陡(綠線+),很適合練習,但是纜車是很舊式的,所以在起點與終點沒有減速裝置,對初學者來說會比較可憐,對進階者而言坐上這種纜車更是一種煎熬;進階者可直接前往最裡面的纜車直達山頂,那邊的路線比較像樣(藍、黑線)。
Timberline:這是一座終年積雪的山,所以理論上是整年都可以滑雪,但你可以想像不是雪季的雪有多可怕,基本上你可以不用帶滑雪用具,帶個冰刀之類的去就可以了,因為去那邊是去滑冰,而不是滑雪;這邊的纜車沒有ski bowl舊的那麼誇張,但也沒有新到哪裡去,絕大部分都是沒有減速裝置的,所以上纜車時腳後背自己小心一點,整個可以滑的面積比ski bowl大很多,共有六台纜車;這個雪場的起點非常的差勁,因為是在山的最右側,所以你開始滑時必須要先往右切一大段距離後,才有比較正常的滑到可以滑;滑道的設計也不是很普通,沒有什麼地形可言;距離ski bowl約十五分鐘的車程。
Meadows:算是比較上的了檯面的雪場,雪場纜車都是新型的,有減速器、速度快、四人座,滑道的設計比較優,地形變化較大,Park也比較完整(包含大小跳台、rail、box、半管...等),這邊的rail和box除了比較高的之外,對初學者也很貼心,有那種可以說是幾乎完全沒有高度,所以在練習時也比較不會害怕;基本上想要滑雪來這就對了,其他的兩個雪場真的是不夠看,很虛;距離上也沒有遠多少,過ski bowl再開二十分鐘。
但說真的,這裡的山還真是沒什麼屌的,山也不大,距離也不算近(差不多都要開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所以不算是一個好的滑雪城市;再遠一點的地方(約三個半小時車程),位在波特蘭右下方有個叫Bend的城鎮,那邊有個叫Mt.Bachelor的雪場,聽說是奧勒岡州最好的雪場,但我還沒有去過,所以以後再介紹囉。
(2)攀岩
我還沒有找過這邊的戶外岩場,不過在室內岩場方面,波特蘭這邊只有兩個岩館;一個是專門抱石的岩館,算是蠻大的抱石場(場地約為北投岩館的三倍);另一個是有約11米的牆,旁邊也有個小抱石場,場地大小跟北投岩館的差不多。
Portland Rock Gym
The Circuit
內容真是相當薄弱,還在努力中。
(1)滑雪
對波特蘭來說,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胡德山(Mt.Hood),這邊共有三個雪場,以距離市區近到遠來排序為:Ski Bowl、Timberline、Meadows;這三個雪場都是在26號公路上,非常的好找,想要迷路都很難;從波特蘭市區出發的話接上I-84後一直開到出口16A下去,然後順著指標接上26號公路,直直駛就到了。
Ski Bowl:第一個會到達的雪場,位在26號公路的右手邊;雪場極小、纜車極為破舊,這雪場小到不用一個上午就可以全部逛完整座山,整座山只有八台纜車,不過卻非常適合初學者,一進去的坡道較廣且不陡(綠線+),很適合練習,但是纜車是很舊式的,所以在起點與終點沒有減速裝置,對初學者來說會比較可憐,對進階者而言坐上這種纜車更是一種煎熬;進階者可直接前往最裡面的纜車直達山頂,那邊的路線比較像樣(藍、黑線)。
Timberline:這是一座終年積雪的山,所以理論上是整年都可以滑雪,但你可以想像不是雪季的雪有多可怕,基本上你可以不用帶滑雪用具,帶個冰刀之類的去就可以了,因為去那邊是去滑冰,而不是滑雪;這邊的纜車沒有ski bowl舊的那麼誇張,但也沒有新到哪裡去,絕大部分都是沒有減速裝置的,所以上纜車時腳後背自己小心一點,整個可以滑的面積比ski bowl大很多,共有六台纜車;這個雪場的起點非常的差勁,因為是在山的最右側,所以你開始滑時必須要先往右切一大段距離後,才有比較正常的滑到可以滑;滑道的設計也不是很普通,沒有什麼地形可言;距離ski bowl約十五分鐘的車程。
Meadows:算是比較上的了檯面的雪場,雪場纜車都是新型的,有減速器、速度快、四人座,滑道的設計比較優,地形變化較大,Park也比較完整(包含大小跳台、rail、box、半管...等),這邊的rail和box除了比較高的之外,對初學者也很貼心,有那種可以說是幾乎完全沒有高度,所以在練習時也比較不會害怕;基本上想要滑雪來這就對了,其他的兩個雪場真的是不夠看,很虛;距離上也沒有遠多少,過ski bowl再開二十分鐘。
但說真的,這裡的山還真是沒什麼屌的,山也不大,距離也不算近(差不多都要開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所以不算是一個好的滑雪城市;再遠一點的地方(約三個半小時車程),位在波特蘭右下方有個叫Bend的城鎮,那邊有個叫Mt.Bachelor的雪場,聽說是奧勒岡州最好的雪場,但我還沒有去過,所以以後再介紹囉。
(2)攀岩
我還沒有找過這邊的戶外岩場,不過在室內岩場方面,波特蘭這邊只有兩個岩館;一個是專門抱石的岩館,算是蠻大的抱石場(場地約為北投岩館的三倍);另一個是有約11米的牆,旁邊也有個小抱石場,場地大小跟北投岩館的差不多。
Portland Rock Gym
The Circuit
內容真是相當薄弱,還在努力中。
2007年4月23日 星期一
淺談攀岩運動傷害之手指傷害
這是之前貼在雪板基地內的文章,也放在這邊給有興趣的朋友。
很多人的"岩資"都很久,但真正能爬岩的時間卻很少,大部分的時間都因為受傷而必須養傷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一但傷害造成將不容易根治,但大部分的人明知道自己已經受傷,卻還抱持著:爬一爬就沒事了、包紮起來就好了、不痛就沒有問題...;忽視了身體所發出的最後警訊,這也是我自己慘痛的經歷,希望以下的文章能讓現在在爬岩的朋友,遠離傷害 !!
因為攀岩而受傷的原因有很多,但容易受傷的部位分別為:手指、手腕、手肘、肩背等;我常開玩笑的跟阿發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pro,可以從他受傷的部位來判別...,我先從最常發生的手指開始講起...
(1)側副韌帶傷害:
最常見的手指傷害就是”側副韌帶”受傷,側副韌帶主要是負責控制手指彎曲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手指只能往下彎的原因,而側副韌帶的傷害主要是在食指、中指、無名指,還記得我之前跟大家說:盡量不要用crimping的抓法嗎;crimp的抓法會使關節與肌腱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導致近端指骨關節受傷(手指最中間的關節),也是我們俗稱的關節炎;另外在動態去抓pocket點時(指洞,可能容納1~3個指頭),也會使關節與肌腱瞬間承受極大壓力和彎曲而造成傷害,在做pinch抓法時,也容易使大拇指扭傷。
(2)第二環狀滑車傷害:
A2 pulley是位於近端指骨的後面(往手掌的方向,近端指骨與掌骨之間),滑車是用來連接與固定指骨和屈指肌腱,但不正常的攀登動作常會過度彎曲或經常彎曲肌腱,導致肌腱與滑車發生摩擦而撕裂,最常見的是常使用close與dyno的抓法,手指過度彎曲會使指骨和屈指肌腱分開,滑車因為要拉住屈指肌腱而承擔極大的壓力,導致A2 pulley撕裂或肌腱鬆脫,最常發生在中指、無名指,更嚴重的是"PO"的一聲,滑車完全斷裂,使手指呈現弓弦現象,這時候就非手術不可了。
(3)肌腱傷害:
大家要知道,在手指裡面是沒有強壯的肌肉,有的只是肌腱而已,而手指內的肌腱是從前臂內側手肘延伸的,也完全由前臂的肌肉來控制手指的運動,其中又分為屈指淺肌和屈指深肌(掌心面,靠近皮膚表層為屈指淺肌),在做close抓法時常會傷害到屈指淺肌,而屈指淺肌受傷會使近端指骨難以彎曲,pocket抓法時會傷害到屈指深肌,而屈指深肌受傷會使遠端指骨難以彎曲,而且這些疼痛會從手指經手掌痛至前臂,尤其是當無名指受傷時,前臂中央會疼痛很明顯。
手指主要的傷害是上面三種,另外還有板肌指是比較不常見的,但不曉得大家看完後有沒有發現會造成傷害的共同原因為何?就是使用”Close”抓法(尤其是crimp)和動態,過度的彎曲與瞬間的壓力最容易導致手指受傷,所以請大家以後爬岩一定要盡可能的使用靜態動作,不要使用暴力,應該要多學學靜態爬法,當個岩壁上的舞者,這才是攀岩的王道啊 !!
很多人的"岩資"都很久,但真正能爬岩的時間卻很少,大部分的時間都因為受傷而必須養傷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一但傷害造成將不容易根治,但大部分的人明知道自己已經受傷,卻還抱持著:爬一爬就沒事了、包紮起來就好了、不痛就沒有問題...;忽視了身體所發出的最後警訊,這也是我自己慘痛的經歷,希望以下的文章能讓現在在爬岩的朋友,遠離傷害 !!
因為攀岩而受傷的原因有很多,但容易受傷的部位分別為:手指、手腕、手肘、肩背等;我常開玩笑的跟阿發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pro,可以從他受傷的部位來判別...,我先從最常發生的手指開始講起...
(1)側副韌帶傷害:
最常見的手指傷害就是”側副韌帶”受傷,側副韌帶主要是負責控制手指彎曲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手指只能往下彎的原因,而側副韌帶的傷害主要是在食指、中指、無名指,還記得我之前跟大家說:盡量不要用crimping的抓法嗎;crimp的抓法會使關節與肌腱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導致近端指骨關節受傷(手指最中間的關節),也是我們俗稱的關節炎;另外在動態去抓pocket點時(指洞,可能容納1~3個指頭),也會使關節與肌腱瞬間承受極大壓力和彎曲而造成傷害,在做pinch抓法時,也容易使大拇指扭傷。
(2)第二環狀滑車傷害:
A2 pulley是位於近端指骨的後面(往手掌的方向,近端指骨與掌骨之間),滑車是用來連接與固定指骨和屈指肌腱,但不正常的攀登動作常會過度彎曲或經常彎曲肌腱,導致肌腱與滑車發生摩擦而撕裂,最常見的是常使用close與dyno的抓法,手指過度彎曲會使指骨和屈指肌腱分開,滑車因為要拉住屈指肌腱而承擔極大的壓力,導致A2 pulley撕裂或肌腱鬆脫,最常發生在中指、無名指,更嚴重的是"PO"的一聲,滑車完全斷裂,使手指呈現弓弦現象,這時候就非手術不可了。
(3)肌腱傷害:
大家要知道,在手指裡面是沒有強壯的肌肉,有的只是肌腱而已,而手指內的肌腱是從前臂內側手肘延伸的,也完全由前臂的肌肉來控制手指的運動,其中又分為屈指淺肌和屈指深肌(掌心面,靠近皮膚表層為屈指淺肌),在做close抓法時常會傷害到屈指淺肌,而屈指淺肌受傷會使近端指骨難以彎曲,pocket抓法時會傷害到屈指深肌,而屈指深肌受傷會使遠端指骨難以彎曲,而且這些疼痛會從手指經手掌痛至前臂,尤其是當無名指受傷時,前臂中央會疼痛很明顯。
手指主要的傷害是上面三種,另外還有板肌指是比較不常見的,但不曉得大家看完後有沒有發現會造成傷害的共同原因為何?就是使用”Close”抓法(尤其是crimp)和動態,過度的彎曲與瞬間的壓力最容易導致手指受傷,所以請大家以後爬岩一定要盡可能的使用靜態動作,不要使用暴力,應該要多學學靜態爬法,當個岩壁上的舞者,這才是攀岩的王道啊 !!
淺談滑雪板運動傷害之手部傷害
手部的傷害種類非常的多,從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肘到上臂,每一個部位都有可能受到傷害,尤其是對玩滑雪板的朋友而言,當你不幸仆街時,除非你有練過鐵頭功,不然一定都是用手來抵擋,這也就是最容易造成傷害的機轉;以下也會引述一些教練級的大咖,過去所遇過的經驗。
無論是初學或進階者,在跌倒時一定都是很自然的會伸出手去做撐地的動作,這是一種身體很自然的反應,除非你有刻意的訓練並刻意改正動作,而讓大腦記憶成是一種習慣動作(這也就是為什麼運動員甚至是軍人,常常都要重複練習同一個動作),否則手都會很自然的伸出去想要保護身體,不過通常都很容易造成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初學者要學習跌倒的原因,一個好的跌倒姿勢可以降低受傷的可能性(不可能完全避免);文章打到這裡要先祝福小Eric早日康復,因為剛剛想要問他關於CASI對跌倒動作的教學,不過卻得到他受傷的訊息,而且是傷到手肘,祝你早日康復囉!!
(1)上臂
上臂的骨頭稱為肱骨,通常肱骨骨折的機會並不高,但在滑雪者突然仆街用手去撐地,若加上高速、旋轉則就很有可能發生骨折,以運動力學來說,人的骨頭對抗扭轉的力量時是最差的,在網路上找尋案例時,可找到一些會過度過力並扭轉手臂的運動,像是擲標槍、擲鉛球、投球、甚至是比腕力,都有可能造成肱骨骨折;據駛馬特教練敘述:過去便有學員因跌倒時用手去撐地,而造成肱骨骨折。
(2)手肘關節
手肘關節與前臂的傷害常見的是韌帶和肌肉的傷害,但對於滑雪者來說,不得不注意的是手肘關節的脫臼與骨折之問題,一般手肘關節要脫臼是較少見,但當滑雪者突然仆街用手去撐地時,當手臂伸直的話,就很有可能造成手肘關節脫臼;另外當滑雪者突然仆街,而手肘直接撞擊地面的話,除了有可能造成脫臼,更有可能造成手肘關節中的肱骨、尺骨、橈骨之骨折,因手肘附近有許多血管與神經通過,所以當手肘關節脫臼或骨折是很大條的事情,很可能會造成神經傷害而影響末端功能。
小太陽主訴:跌倒時用手去撐地,當時手失去活動力量,手指感覺有點麻,有聽到pia的一
聲,後來休息一下後手恢復活動力,經過10小時沒有明顯腫脹,手肘在伸曲活動時會疼痛。經由口述後初評:應該為肌肉拉傷,但已建議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傷害。
(3)前臂
前臂包含尺骨與橈骨,尺骨位於外側(遠離身體),橈骨位於內側(貼近身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旋轉(以尺骨為軸,橈骨繞著尺骨轉);當滑雪者突然仆街用手撐地時、或是因地面有其他雜物或地面不平等而撞擊到前臂骨,就很有可能造成骨折;我在網路上找到一篇關於跌倒姿勢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跌倒時建議"雙手抱胸,臀側落地",以我的認知來說這樣是很危險的動作(純屬臆測,未經證實),雙手抱胸接受撞擊時,是否容易造成"夾心手"(夾在手與身體之間的那隻手)的前臂骨折? 不過利用一邊的大漢堡(卡窗)落地倒是不錯的方式,但條件是你要有那美國時間在跌倒的瞬間,把一邊的大漢堡擺好,但...大家覺得可能嗎,通常會受傷的狀況都是往前仆街,很少是會在往後坐下時受傷的(想的到的只有尾椎傷害,那也一定是沒有穿阿發牌防摔褲),所以要做到這樣的動作還真的很難。
(4)手腕
寫到這裡就覺得是在寫心酸,自己的兩手手腕都受過傷,而影響手腕的活動範圍,左手是因滑雪而傷,右手是因攀岩而傷,悲哀啊;手腕關節是我覺得我全身上下的傷第二難好的傷(最難好的是心傷),我當初也為了這男人的好朋友到處遍尋名醫,很可惜的,醫生不是治不好,只是太容易又壞掉,很可能因為你提個水、喬個機車的位置...,裡面的傢私又鬆了或位置又跑掉了(現在只要位置跑掉了,我都自己喬回去);後來常去看建成中醫也跟醫生變成好朋友,有一次他拿出一張手腕關節的圖,哇靠...這時我才知道怎麼小小的一個手腕裡面這麼複雜,一大堆小骨頭所組成的,名字也是超難記的;腕關節內總共是有八塊小股所組成,所有的活動也都是靠這八塊骨頭,而對滑雪者來說手腕會受傷也是因為用手去撐地的關係,尤其是直接用手掌去撐地面時,力量直接上傳到手腕,就很有可能造成傷害,最有名的就是舟狀骨骨折。
(5)手指與手掌
手掌受傷的機會比較少見,除非是受到直接撞擊,對於滑雪者來說,大多是出現在手指的傷害;像是最常見的就是撐地時而造成大拇指的傷害,可能因過度的彎曲造成韌帶過度延伸而拉傷或斷裂,嚴重一點是造成大拇指的骨折;記得我第一次看到KBO時,他就是因為大拇指的骨折而包石膏。
提到了跌倒姿勢,一般的姿勢應該都是像拜拜的時候一樣吧(兩隻手往前伸),如果你也是這樣的拜拜族,有幾點要注意:手肘要大於90度,就是不要讓手肘 直接去撞擊地面,也不要讓手臂有被擠壓的機會、盡量變成小叮噹手,但記得要虛握,這樣比較不會有用手腕去撐地的機會;當然啦,這些前提都是:如果你做的到 的話;另外多練點瑜珈吧,你看看06年去科州時,青霖摔在那桌上的畫面,那可以說是慘絕人寰、絕對噁心的畫面,所有的人都以為青霖完蛋了,但結果勒,青霖 卻完全沒事耶(真的是比傑克還要神奇),你就知道瑜珈老師不是幹假的了。
無論是初學或進階者,在跌倒時一定都是很自然的會伸出手去做撐地的動作,這是一種身體很自然的反應,除非你有刻意的訓練並刻意改正動作,而讓大腦記憶成是一種習慣動作(這也就是為什麼運動員甚至是軍人,常常都要重複練習同一個動作),否則手都會很自然的伸出去想要保護身體,不過通常都很容易造成傷害,這也就是為什麼初學者要學習跌倒的原因,一個好的跌倒姿勢可以降低受傷的可能性(不可能完全避免);文章打到這裡要先祝福小Eric早日康復,因為剛剛想要問他關於CASI對跌倒動作的教學,不過卻得到他受傷的訊息,而且是傷到手肘,祝你早日康復囉!!
(1)上臂
上臂的骨頭稱為肱骨,通常肱骨骨折的機會並不高,但在滑雪者突然仆街用手去撐地,若加上高速、旋轉則就很有可能發生骨折,以運動力學來說,人的骨頭對抗扭轉的力量時是最差的,在網路上找尋案例時,可找到一些會過度過力並扭轉手臂的運動,像是擲標槍、擲鉛球、投球、甚至是比腕力,都有可能造成肱骨骨折;據駛馬特教練敘述:過去便有學員因跌倒時用手去撐地,而造成肱骨骨折。
(2)手肘關節
手肘關節與前臂的傷害常見的是韌帶和肌肉的傷害,但對於滑雪者來說,不得不注意的是手肘關節的脫臼與骨折之問題,一般手肘關節要脫臼是較少見,但當滑雪者突然仆街用手去撐地時,當手臂伸直的話,就很有可能造成手肘關節脫臼;另外當滑雪者突然仆街,而手肘直接撞擊地面的話,除了有可能造成脫臼,更有可能造成手肘關節中的肱骨、尺骨、橈骨之骨折,因手肘附近有許多血管與神經通過,所以當手肘關節脫臼或骨折是很大條的事情,很可能會造成神經傷害而影響末端功能。
小太陽主訴:跌倒時用手去撐地,當時手失去活動力量,手指感覺有點麻,有聽到pia的一
聲,後來休息一下後手恢復活動力,經過10小時沒有明顯腫脹,手肘在伸曲活動時會疼痛。經由口述後初評:應該為肌肉拉傷,但已建議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傷害。
(3)前臂
前臂包含尺骨與橈骨,尺骨位於外側(遠離身體),橈骨位於內側(貼近身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旋轉(以尺骨為軸,橈骨繞著尺骨轉);當滑雪者突然仆街用手撐地時、或是因地面有其他雜物或地面不平等而撞擊到前臂骨,就很有可能造成骨折;我在網路上找到一篇關於跌倒姿勢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跌倒時建議"雙手抱胸,臀側落地",以我的認知來說這樣是很危險的動作(純屬臆測,未經證實),雙手抱胸接受撞擊時,是否容易造成"夾心手"(夾在手與身體之間的那隻手)的前臂骨折? 不過利用一邊的大漢堡(卡窗)落地倒是不錯的方式,但條件是你要有那美國時間在跌倒的瞬間,把一邊的大漢堡擺好,但...大家覺得可能嗎,通常會受傷的狀況都是往前仆街,很少是會在往後坐下時受傷的(想的到的只有尾椎傷害,那也一定是沒有穿阿發牌防摔褲),所以要做到這樣的動作還真的很難。
(4)手腕
寫到這裡就覺得是在寫心酸,自己的兩手手腕都受過傷,而影響手腕的活動範圍,左手是因滑雪而傷,右手是因攀岩而傷,悲哀啊;手腕關節是我覺得我全身上下的傷第二難好的傷(最難好的是心傷),我當初也為了這男人的好朋友到處遍尋名醫,很可惜的,醫生不是治不好,只是太容易又壞掉,很可能因為你提個水、喬個機車的位置...,裡面的傢私又鬆了或位置又跑掉了(現在只要位置跑掉了,我都自己喬回去);後來常去看建成中醫也跟醫生變成好朋友,有一次他拿出一張手腕關節的圖,哇靠...這時我才知道怎麼小小的一個手腕裡面這麼複雜,一大堆小骨頭所組成的,名字也是超難記的;腕關節內總共是有八塊小股所組成,所有的活動也都是靠這八塊骨頭,而對滑雪者來說手腕會受傷也是因為用手去撐地的關係,尤其是直接用手掌去撐地面時,力量直接上傳到手腕,就很有可能造成傷害,最有名的就是舟狀骨骨折。
(5)手指與手掌
手掌受傷的機會比較少見,除非是受到直接撞擊,對於滑雪者來說,大多是出現在手指的傷害;像是最常見的就是撐地時而造成大拇指的傷害,可能因過度的彎曲造成韌帶過度延伸而拉傷或斷裂,嚴重一點是造成大拇指的骨折;記得我第一次看到KBO時,他就是因為大拇指的骨折而包石膏。
提到了跌倒姿勢,一般的姿勢應該都是像拜拜的時候一樣吧(兩隻手往前伸),如果你也是這樣的拜拜族,有幾點要注意:手肘要大於90度,就是不要讓手肘 直接去撞擊地面,也不要讓手臂有被擠壓的機會、盡量變成小叮噹手,但記得要虛握,這樣比較不會有用手腕去撐地的機會;當然啦,這些前提都是:如果你做的到 的話;另外多練點瑜珈吧,你看看06年去科州時,青霖摔在那桌上的畫面,那可以說是慘絕人寰、絕對噁心的畫面,所有的人都以為青霖完蛋了,但結果勒,青霖 卻完全沒事耶(真的是比傑克還要神奇),你就知道瑜珈老師不是幹假的了。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你在當人體實驗的實驗組嗎? - 維骨力
剛剛打完關於膝關節的文章後,讓我不得不聯想到很多朋友心目中的仙丹 - 維骨力;前幾天看到三總李權芳醫師寫的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文章提到:有兩匹馬,有一匹馬是識途老馬,可信賴度高,但識途老馬並非每次會走回家的路,有另一匹不太可信賴的馬,但也並非完全不會走對,信與不信是講程度的;另也提到:這世上沒有非黑即白的事情,沒有全然可信,亦沒有全然不可信,就如同政治人物講的話一樣,可信與不可信也是講程度的。
維骨力這個氾濫的名詞,似乎只要看到有含Glucosamine成分的就叫維骨力,這就像是登山服飾的Softshell一樣氾濫,似乎只要防風保暖在加點防潑水就可以稱為Softshell(大部分的人都只在意防水,殊不知透氣性才是重點),那達興牌雨衣內層再填充棉花這樣算嗎?
如果有做過功課的朋友應該會知道,維骨力只是一個商品的名稱,是指義大利羅氏藥廠所出產的Viartril-S,是對於初期退化性膝關節炎"可能"有效果,而主要的成分是葡萄糖胺,也就是Glucosamine;但雖然寫的都是一樣的Glucosamine,但因為萃取過程不同而有所區分,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
(1)鹽酸鹽葡萄糖胺 - Glucosamine HCl
(2)硫酸鹽葡萄糖胺 - Glucosamine Sulfate
(3)不含鹽類葡萄糖胺 - Glucosamine free base
而根據國外的報告來看,似乎只有硫酸鹽葡萄糖胺才有效果,而很抱歉的是只有列為醫藥師指示用藥的維骨力(Vialtril-S)是硫酸鹽葡萄糖胺,而其他市面上的產品,如Move free,都只是鹽酸鹽葡萄糖胺;根據廠商的說法:鹽酸鹽葡萄糖胺是萃取過程第一階段產品,安定性較差,而真正有效的是且有專利結晶型態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另外在成大劉明煇醫師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目前有最新研究指出,口服式的葡萄糖胺有九成都在腸道中被分解代謝掉,只有一成會被吸收,所以可被利用的成分可說是微乎其微。
到目前為止,對於葡萄糖胺的研究還沒有真正的能被廣大支持的報告出爐,大部分說有用的報告,背後都是由藥商贊助的研究,而獨立研究的報告也因研究時間不夠常(目前最長三年),或是取樣單數不夠多(才一千五百多人),所以大家就慢慢等吧;如果你現在剛好是無敵仙丹的粉絲,不用害怕,你將為人類的醫學進步帶來指標性的意義,姑且無論到底有沒有神效,至少你是親身參與來證實未來的結果,我們其他人要感謝你耶;只是這又會讓我想到前陣子的一份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丹麥研究報告,指出過去一直被認為服用維他命A、E以及胡蘿蔔素可以預防心臟病與癌症的認知是錯的,不但不能預防,反而大大增加了死亡率,雖然這份研究還沒有經過許多大型臨床試驗,但它確實是顛覆了過去的觀念;但醫學不就是這樣嗎,從錯誤中學習,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恭喜你啦,小白鼠。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說維骨力是吃心安,不要覺得這不重要喔,"心安"常常就是最好的良藥,你想想看,在醫學上有多少現在還沒有辦法證實的事情,如果說吃了維骨力而讓你覺得有效,身體是否就能啟動所謂的自癒功能呢(這是我的假設,未經證實)?這就像是很多人感冒去看醫生,以為醫生開的是感冒藥,吃下去之後就會好(感冒是濾過性病毒這在國中好像就教過了,是沒有藥醫的);不過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聽聽醫生的建議再決定要不要吃,或許會比較好,像是有高血壓的人要注意,買的時候要買不含鈉的。
總之,這種吃了不會馬上死,但也不知道有沒有效的東西,真的就是見仁見智了,還記得文章剛開始所提到的,可信與不可信也是講程度的。
維骨力這個氾濫的名詞,似乎只要看到有含Glucosamine成分的就叫維骨力,這就像是登山服飾的Softshell一樣氾濫,似乎只要防風保暖在加點防潑水就可以稱為Softshell(大部分的人都只在意防水,殊不知透氣性才是重點),那達興牌雨衣內層再填充棉花這樣算嗎?
如果有做過功課的朋友應該會知道,維骨力只是一個商品的名稱,是指義大利羅氏藥廠所出產的Viartril-S,是對於初期退化性膝關節炎"可能"有效果,而主要的成分是葡萄糖胺,也就是Glucosamine;但雖然寫的都是一樣的Glucosamine,但因為萃取過程不同而有所區分,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
(1)鹽酸鹽葡萄糖胺 - Glucosamine HCl
(2)硫酸鹽葡萄糖胺 - Glucosamine Sulfate
(3)不含鹽類葡萄糖胺 - Glucosamine free base
而根據國外的報告來看,似乎只有硫酸鹽葡萄糖胺才有效果,而很抱歉的是只有列為醫藥師指示用藥的維骨力(Vialtril-S)是硫酸鹽葡萄糖胺,而其他市面上的產品,如Move free,都只是鹽酸鹽葡萄糖胺;根據廠商的說法:鹽酸鹽葡萄糖胺是萃取過程第一階段產品,安定性較差,而真正有效的是且有專利結晶型態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另外在成大劉明煇醫師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目前有最新研究指出,口服式的葡萄糖胺有九成都在腸道中被分解代謝掉,只有一成會被吸收,所以可被利用的成分可說是微乎其微。
到目前為止,對於葡萄糖胺的研究還沒有真正的能被廣大支持的報告出爐,大部分說有用的報告,背後都是由藥商贊助的研究,而獨立研究的報告也因研究時間不夠常(目前最長三年),或是取樣單數不夠多(才一千五百多人),所以大家就慢慢等吧;如果你現在剛好是無敵仙丹的粉絲,不用害怕,你將為人類的醫學進步帶來指標性的意義,姑且無論到底有沒有神效,至少你是親身參與來證實未來的結果,我們其他人要感謝你耶;只是這又會讓我想到前陣子的一份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丹麥研究報告,指出過去一直被認為服用維他命A、E以及胡蘿蔔素可以預防心臟病與癌症的認知是錯的,不但不能預防,反而大大增加了死亡率,雖然這份研究還沒有經過許多大型臨床試驗,但它確實是顛覆了過去的觀念;但醫學不就是這樣嗎,從錯誤中學習,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恭喜你啦,小白鼠。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說維骨力是吃心安,不要覺得這不重要喔,"心安"常常就是最好的良藥,你想想看,在醫學上有多少現在還沒有辦法證實的事情,如果說吃了維骨力而讓你覺得有效,身體是否就能啟動所謂的自癒功能呢(這是我的假設,未經證實)?這就像是很多人感冒去看醫生,以為醫生開的是感冒藥,吃下去之後就會好(感冒是濾過性病毒這在國中好像就教過了,是沒有藥醫的);不過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聽聽醫生的建議再決定要不要吃,或許會比較好,像是有高血壓的人要注意,買的時候要買不含鈉的。
總之,這種吃了不會馬上死,但也不知道有沒有效的東西,真的就是見仁見智了,還記得文章剛開始所提到的,可信與不可信也是講程度的。
淺談滑雪板運動傷害之膝關節傷害
這篇標題似乎很嚴肅,其實也沒有啦,我打的文章能嚴肅到哪裡去=.='';主要是有感於上星期跟Chris去滑雪時,又摔傷膝蓋,不過這次一摔,卻讓我在纜車上思考了很多關於滑雪運動傷害的一大堆想法,之後我也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符合科學方法)。
很多想要接觸滑雪的朋友,都會覺得這運動似乎是非常的危險,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啦,你只要在你能力能掌控的範圍內活動,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是只要你開始接觸了滑雪,受傷只是早晚的事情,如果你滑了一陣子都還沒有受過傷,那我只能說有幾種可能:時機尚未成熟,下次就輪到你、你滑的不夠多,想要進步的企圖心也不夠、你還太嫩了,可能還以為park裡面有盪鞦韆(Chris我這樣講沒錯吧 ^^);實屬可惜,在登山的領域便有很多專業的相關文章,如蘇文政醫師對於高山症的專業知識,但在滑雪界卻...,老實說在滑雪的這運動之中,不乏些專業的醫者,但不知道是正事過於繁瑣或是其他原因,對於滑雪醫學的一些文章卻真的鮮少看到,或許也是大部分的朋友都對敗家買裝備和如何成為第二個Sam感到比較有興趣吧,所以才會讓我這被叫庸醫的蟾蜍,在這吐點不專業的口水吧,畢竟我不是念這個的,只是比較有興趣而已,但我老媽也常說:興趣不能當飯吃;所以如果有任何地方不對,歡迎盡量吐槽囉!!
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大的一個關節,也算是關節界中的TOP 10,所以膝關節在關節界中的重要性,是絕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天早上當你下床後,它便開始支撐著你那笨重的身軀;而對於一個玩滑雪的人來說,膝關節更是重要,你所做的一舉一動絕對少不了它,不信的話,你下次站直直的滑看看,不摔死你這小王八蛋才怪勒;
(1)內側副韌帶
而常見的運動傷害來說,就是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如果不知道內側副韌帶在哪的朋友,請用你的右手自然的去抓住膝蓋,而大拇指附近的位置就是內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主要是在穩定膝蓋的上下關節,避免膝蓋關節左右分離;通常只要因外力過大、過度的扭轉就容易會造成內側副韌帶的傷害,以我個人的經驗,尤其是當我們在高速仆街(引申為跌到之意)時,連板帶人的在地上拼命轉BS或FS 540,這時候的板子和地面不斷打架,就有可能造成膝蓋的過度扭轉;另一種更常造成傷害的原因是在衝鬆雪時,一不小心前面板頭插在雪裡而往前仆街時,在跌倒的過程中,板子很有可能插在雪裡拔不出來,而造成膝蓋的過度扭轉,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內側副韌帶的傷害;這些類似的情形,尤其是以滑雪板而言,更容易對膝蓋造成傷害,因ski受外力過大時,binding會自動彈開(除非你故意鎖超緊=.=''),但對snowboarder來說,是人板合一,常常會對膝蓋產生剪力(以膝蓋為中心,大腿受到向內的力量,而小腿受到向外的力量),所以自然大大增加了膝蓋受傷的風險。
現在也越來越多人連一條蛇都當不好,就開始想要當空中飛人,套一句黃平秋的口頭禪:我看你係頭殼壞去;常在跳的朋友要特別注意了,除了內側副韌帶受傷的可能性之外,還有:
(2)半月板
半月板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半月型軟骨,是夾在股骨(大腿骨)與脛骨的橋接器,最主要的工作是當壓力的傳遞者,它也像是哭乳馬(引申為汽車)的哭兄(引申為避震器)一樣,在幫助膝蓋關節吸收它所承受的壓力,更可以使關節的潤滑液分佈均勻,來潤滑關節和減少摩擦的功能,
所以半月板對膝關節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而最常見的半月板損傷,是在膝蓋呈現彎曲或蹲下時,突然受到過大的外力,而導致半月板的損傷;以常常在跳的朋友為例,當你在跳大跳台落地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過大的外力,而造成半月板的損傷,這也是為什麼跳台之後設計斜坡而不是平地的原因,可以減少一點衝擊的傷害;06年有去科州的朋友,或許還記得Dan在跳台被外星人抓走的事件,就非常有可能造成半月板的傷害。另外半月板麻煩的是,由外觀或是觸診較難判斷真正的情形,現在比較普遍的作法是先用MRI(核磁共振),若真是看不出精彩的地方,再開個小洞用膝關節鏡來尋寶。
(3)前十字韌帶(也稱交叉韌帶)
上面所提到的內、外兩側副韌帶是在穩定膝蓋關節的橫向固定,而前、後十字韌帶則是在穩定關節前後,像是如果少了前十字韌帶,你的脛骨就會呆呆向前衝(引伸為前移);通常前十字韌帶的損害都很乾脆,都是直接斷裂,而受傷的機轉(醫學常用的名詞,引申為原因)常是過度扭轉、或過度伸直而造成傷害;以常常在跳的朋友為例,當你在跳台要起飛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過度的伸直造成太大壓力而讓前十字韌帶受傷,尤其是當運動過度肌肉疲勞時,再做急躍起離地之動作,但有個好消息是,通常前十字韌帶很少會單獨發生的,通常都是伴隨著其他的傷害,如半月板損傷(好像不是多好的消息喔=.=''),而通常前十字韌帶斷裂時都可以聽到"po"的一聲,所以要仔細聽聽看有沒有囉!!
總之,朋友們,小心滑得萬年雪,就像我老爸常說的:健康自是福。
很多想要接觸滑雪的朋友,都會覺得這運動似乎是非常的危險,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啦,你只要在你能力能掌控的範圍內活動,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是只要你開始接觸了滑雪,受傷只是早晚的事情,如果你滑了一陣子都還沒有受過傷,那我只能說有幾種可能:時機尚未成熟,下次就輪到你、你滑的不夠多,想要進步的企圖心也不夠、你還太嫩了,可能還以為park裡面有盪鞦韆(Chris我這樣講沒錯吧 ^^);實屬可惜,在登山的領域便有很多專業的相關文章,如蘇文政醫師對於高山症的專業知識,但在滑雪界卻...,老實說在滑雪的這運動之中,不乏些專業的醫者,但不知道是正事過於繁瑣或是其他原因,對於滑雪醫學的一些文章卻真的鮮少看到,或許也是大部分的朋友都對敗家買裝備和如何成為第二個Sam感到比較有興趣吧,所以才會讓我這被叫庸醫的蟾蜍,在這吐點不專業的口水吧,畢竟我不是念這個的,只是比較有興趣而已,但我老媽也常說:興趣不能當飯吃;所以如果有任何地方不對,歡迎盡量吐槽囉!!
膝關節是全身上下最大的一個關節,也算是關節界中的TOP 10,所以膝關節在關節界中的重要性,是絕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天早上當你下床後,它便開始支撐著你那笨重的身軀;而對於一個玩滑雪的人來說,膝關節更是重要,你所做的一舉一動絕對少不了它,不信的話,你下次站直直的滑看看,不摔死你這小王八蛋才怪勒;
(1)內側副韌帶
而常見的運動傷害來說,就是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如果不知道內側副韌帶在哪的朋友,請用你的右手自然的去抓住膝蓋,而大拇指附近的位置就是內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主要是在穩定膝蓋的上下關節,避免膝蓋關節左右分離;通常只要因外力過大、過度的扭轉就容易會造成內側副韌帶的傷害,以我個人的經驗,尤其是當我們在高速仆街(引申為跌到之意)時,連板帶人的在地上拼命轉BS或FS 540,這時候的板子和地面不斷打架,就有可能造成膝蓋的過度扭轉;另一種更常造成傷害的原因是在衝鬆雪時,一不小心前面板頭插在雪裡而往前仆街時,在跌倒的過程中,板子很有可能插在雪裡拔不出來,而造成膝蓋的過度扭轉,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內側副韌帶的傷害;這些類似的情形,尤其是以滑雪板而言,更容易對膝蓋造成傷害,因ski受外力過大時,binding會自動彈開(除非你故意鎖超緊=.=''),但對snowboarder來說,是人板合一,常常會對膝蓋產生剪力(以膝蓋為中心,大腿受到向內的力量,而小腿受到向外的力量),所以自然大大增加了膝蓋受傷的風險。
現在也越來越多人連一條蛇都當不好,就開始想要當空中飛人,套一句黃平秋的口頭禪:我看你係頭殼壞去;常在跳的朋友要特別注意了,除了內側副韌帶受傷的可能性之外,還有:
(2)半月板
半月板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半月型軟骨,是夾在股骨(大腿骨)與脛骨的橋接器,最主要的工作是當壓力的傳遞者,它也像是哭乳馬(引申為汽車)的哭兄(引申為避震器)一樣,在幫助膝蓋關節吸收它所承受的壓力,更可以使關節的潤滑液分佈均勻,來潤滑關節和減少摩擦的功能,
所以半月板對膝關節來說是相當重要的;而最常見的半月板損傷,是在膝蓋呈現彎曲或蹲下時,突然受到過大的外力,而導致半月板的損傷;以常常在跳的朋友為例,當你在跳大跳台落地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過大的外力,而造成半月板的損傷,這也是為什麼跳台之後設計斜坡而不是平地的原因,可以減少一點衝擊的傷害;06年有去科州的朋友,或許還記得Dan在跳台被外星人抓走的事件,就非常有可能造成半月板的傷害。另外半月板麻煩的是,由外觀或是觸診較難判斷真正的情形,現在比較普遍的作法是先用MRI(核磁共振),若真是看不出精彩的地方,再開個小洞用膝關節鏡來尋寶。
(3)前十字韌帶(也稱交叉韌帶)
上面所提到的內、外兩側副韌帶是在穩定膝蓋關節的橫向固定,而前、後十字韌帶則是在穩定關節前後,像是如果少了前十字韌帶,你的脛骨就會呆呆向前衝(引伸為前移);通常前十字韌帶的損害都很乾脆,都是直接斷裂,而受傷的機轉(醫學常用的名詞,引申為原因)常是過度扭轉、或過度伸直而造成傷害;以常常在跳的朋友為例,當你在跳台要起飛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過度的伸直造成太大壓力而讓前十字韌帶受傷,尤其是當運動過度肌肉疲勞時,再做急躍起離地之動作,但有個好消息是,通常前十字韌帶很少會單獨發生的,通常都是伴隨著其他的傷害,如半月板損傷(好像不是多好的消息喔=.=''),而通常前十字韌帶斷裂時都可以聽到"po"的一聲,所以要仔細聽聽看有沒有囉!!
總之,朋友們,小心滑得萬年雪,就像我老爸常說的:健康自是福。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美國(Portland)考駕照 - 筆試
現在回想起去考駕照的時候,一波三折還真的是蠻好笑的,因為英文很
差當時很怕筆試過不了,所以就想要請翻譯,後來打電話去給DMV(類似台
灣的監理站)預約時間[註一],居然要等一個月,沒辦法囉,就等吧!!說
也奇怪,奧勒岡是西岸唯一沒有中文試題的州,上面華盛頓、下面加州都有
該死的中文,就只有這一州居然有韓文卻沒有中文。
差當時很怕筆試過不了,所以就想要請翻譯,後來打電話去給DMV(類似台
灣的監理站)預約時間[註一],居然要等一個月,沒辦法囉,就等吧!!說
也奇怪,奧勒岡是西岸唯一沒有中文試題的州,上面華盛頓、下面加州都有
該死的中文,就只有這一州居然有韓文卻沒有中文。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羊與鵝的戰爭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常可以看到人們慘忍的要將羊與鵝捉對廝殺,今天
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其實是這樣的,很多朋友感到困惑的是,羽絨衣到底有沒有比羊毛衣保
暖,一件羽絨衣能破萬元的就是非常非常高檔的,但喀什米爾(Cashmere)
製的羊毛衣破萬元卻是稀疏平常的事情,真的就如同庸俗的價格所顯示結果
相同嗎?
老實說,這兩者真的很難做比較;我們是有可能那種瘋狂的廠商,不計
成本織很厚的Cashmere毛衣,但我相信再怎麼厚也不可能跟羽絨衣一樣厚
吧;羽絨為何為保暖之王,原因之一是羽絨在自然的狀態中它會自行膨脹,
以一般常看到的600fp-down為例,每盎司可膨脹至600立方英吋(這是山
羊輸給鵝的地方);別小看這會膨脹似乎沒有什麼,但這些氣室就是為我們
留住溫度的關鍵。
至於羊毛,無論是Pashmina或Cashmere,他們都有一定的保暖度,
但要拿山羊跟鵝相比,我只能說這樣太慘忍了,希望朋友們聽的懂我再說什
麼;但有一點是山羊們的驕傲,那就是觸感;如果有摸過的人,心中一定會
有一種跟我一樣的感覺:"哇靠,怎麼比嬰兒的屁股還要舒服.....",更何
況是穿在身上,彷彿自己就是一隻Capra Hircus;但即使穿羽絨衣的人,
就算是900fp-down,你也不可能接觸到柔軟的羽絨,你只能接觸到冰冷的
尼龍,將悲傷的羽絨囚禁在裡面(這是鵝死也不甘心的地方);經過這樣的
講解,不知道你暸不了解我的明白了。
順帶一題,去年聖誕節時跟吳禎唐去加州玩時,在比佛利山莊那邊的精
品街上,吳禎唐帶我們進去Ralph Lauren黑標店,裡面就有一件毛茸茸的
Cashmere製羊毛衣,說實在的我並不是一個有過敏的人,但我只要看到哪
種毛衣類的東西,我就會覺得全身很難過,尤其是脖子的地方就好像快要窒
息,所以從小到大我都不穿老媽所織的毛衣(對不起啦,老媽),但是...
但是...當吳禎唐叫我摸摸看時,天啊,真的是一點都不毛耶,超級舒服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用嬰兒的屁股來形容了,不過價錢當然也很可觀,當我
看到價錢時,眼睛大概瞬間放大一倍吧,太可怕了。
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其實是這樣的,很多朋友感到困惑的是,羽絨衣到底有沒有比羊毛衣保
暖,一件羽絨衣能破萬元的就是非常非常高檔的,但喀什米爾(Cashmere)
製的羊毛衣破萬元卻是稀疏平常的事情,真的就如同庸俗的價格所顯示結果
相同嗎?
老實說,這兩者真的很難做比較;我們是有可能那種瘋狂的廠商,不計
成本織很厚的Cashmere毛衣,但我相信再怎麼厚也不可能跟羽絨衣一樣厚
吧;羽絨為何為保暖之王,原因之一是羽絨在自然的狀態中它會自行膨脹,
以一般常看到的600fp-down為例,每盎司可膨脹至600立方英吋(這是山
羊輸給鵝的地方);別小看這會膨脹似乎沒有什麼,但這些氣室就是為我們
留住溫度的關鍵。
至於羊毛,無論是Pashmina或Cashmere,他們都有一定的保暖度,
但要拿山羊跟鵝相比,我只能說這樣太慘忍了,希望朋友們聽的懂我再說什
麼;但有一點是山羊們的驕傲,那就是觸感;如果有摸過的人,心中一定會
有一種跟我一樣的感覺:"哇靠,怎麼比嬰兒的屁股還要舒服.....",更何
況是穿在身上,彷彿自己就是一隻Capra Hircus;但即使穿羽絨衣的人,
就算是900fp-down,你也不可能接觸到柔軟的羽絨,你只能接觸到冰冷的
尼龍,將悲傷的羽絨囚禁在裡面(這是鵝死也不甘心的地方);經過這樣的
講解,不知道你暸不了解我的明白了。
順帶一題,去年聖誕節時跟吳禎唐去加州玩時,在比佛利山莊那邊的精
品街上,吳禎唐帶我們進去Ralph Lauren黑標店,裡面就有一件毛茸茸的
Cashmere製羊毛衣,說實在的我並不是一個有過敏的人,但我只要看到哪
種毛衣類的東西,我就會覺得全身很難過,尤其是脖子的地方就好像快要窒
息,所以從小到大我都不穿老媽所織的毛衣(對不起啦,老媽),但是...
但是...當吳禎唐叫我摸摸看時,天啊,真的是一點都不毛耶,超級舒服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用嬰兒的屁股來形容了,不過價錢當然也很可觀,當我
看到價錢時,眼睛大概瞬間放大一倍吧,太可怕了。
PrimaLoft與滑雪
自從接觸了這神奇的材質之後,總是想要買一件來試試看吧,就在前幾年
去科羅拉多州滑雪時,在REI就買了一件始祖鳥的Softshell,外層是
GoreTex XCR,而內層就是PrimaLoft;說實在的,要不是價錢真的是很
是很便宜,不然這件米白混著鵝黃色的外套,就好像是沾到大便一樣,極醜!!
後來試過三個雪季之後,覺得這材質真的很值得推薦,約零下五度C(不
含風寒效應)裡面也只要加一件長袖排汗衣即可,不過我知道這樣描述是相當
不客觀的,有些人很怕冷、有些人不怕冷、有無太陽等,都會有差別,所以最
好的辦法就是買一件來試試看囉 ^^;不過,我相信還是有人對材質感到相當
陌生,所以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吧。
PrimaLoft是由美國Albany公司所生產的一種人造纖維,而這纖維是根
據羽絨的結構去仿照的,所以它設定的出發點就是"保暖";羽絨的高保暖效果
是眾所皆知的,但羽絨也有它的缺點,像是不耐潮、厚重、濕掉後不但不容易
乾,也失去了保暖的效果,所以PrimaLoft不但可以媲美羽絨的保暖度,更解
決了羽絨的這些致命缺點,光是PrimaLoft濕掉後還具有保暖效果,就很值得
大聲的喊一聲"哇靠"。
對PrimaLoft有了一些基本認識之後,我想你自己應該也不難聯想到如何
應用於雪地運動吧;以目前來說,PrimaLoft有分為兩種:PrimaLoft One
與PrimaLoft Sport,最大的差別就是One比Sport厚,而滑雪的朋友們我
是覺得Sport會比較適合,因為我們在滑行的時候其實是不斷的散發熱量,如
果材質太厚或不透氣,而導致熱沒有辦法即時散出,便會在內層形成小氣候,
導致我們內層濕透了衣服,就跟爬山行進時,常可以看到"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
雨"的狀況一樣。
另外,我個人認為滑雪的朋友應該對洋蔥式的穿衣方式有些改變,很多雪
友也有爬山的經驗,都知道三層式穿法,不過自從SoftShall的觀念出來後,
提供了我們另一種新的思維;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雪場內玩玩而已,真正去
玩backcountry的人是少之又少,而我們常常在室內與室外的環境交替(除
非你不吃午餐、不休息),所以室內外的溫差其實是很大的,SoftShall可以
說是直接將防水外層與保暖內層結合在一起,所以當你到室內溫度較高的環境
下,直接脫下SoftShall外套,而穿一件排汗底層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如果
你是習慣背著背包滑的朋友,其實堅持當一顆"洋蔥"也不錯啦,反正你有背著
活動置物櫃,也不怕沒地方放 !!
PrimaLoft除了穿在身上,也有出手套的內裡,我在輝榮那邊買了一雙登
山甘仔店(Mountain Hardwear)的手套,外層式氾濫的GoreTex,內裡
就是PrimaLoft,老實說刷毛的觸感比Power Stretch遜,但還算是蠻舒服
的,保暖度也真的很夠,不過如果是零度以上且出太陽的溫度,就不建議帶這
種木乃伊手套,很容易出手汗的(如果是杏儒,應該裡面可以倒出水吧)。
去科羅拉多州滑雪時,在REI就買了一件始祖鳥的Softshell,外層是
GoreTex XCR,而內層就是PrimaLoft;說實在的,要不是價錢真的是很
是很便宜,不然這件米白混著鵝黃色的外套,就好像是沾到大便一樣,極醜!!
後來試過三個雪季之後,覺得這材質真的很值得推薦,約零下五度C(不
含風寒效應)裡面也只要加一件長袖排汗衣即可,不過我知道這樣描述是相當
不客觀的,有些人很怕冷、有些人不怕冷、有無太陽等,都會有差別,所以最
好的辦法就是買一件來試試看囉 ^^;不過,我相信還是有人對材質感到相當
陌生,所以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吧。
PrimaLoft是由美國Albany公司所生產的一種人造纖維,而這纖維是根
據羽絨的結構去仿照的,所以它設定的出發點就是"保暖";羽絨的高保暖效果
是眾所皆知的,但羽絨也有它的缺點,像是不耐潮、厚重、濕掉後不但不容易
乾,也失去了保暖的效果,所以PrimaLoft不但可以媲美羽絨的保暖度,更解
決了羽絨的這些致命缺點,光是PrimaLoft濕掉後還具有保暖效果,就很值得
大聲的喊一聲"哇靠"。
對PrimaLoft有了一些基本認識之後,我想你自己應該也不難聯想到如何
應用於雪地運動吧;以目前來說,PrimaLoft有分為兩種:PrimaLoft One
與PrimaLoft Sport,最大的差別就是One比Sport厚,而滑雪的朋友們我
是覺得Sport會比較適合,因為我們在滑行的時候其實是不斷的散發熱量,如
果材質太厚或不透氣,而導致熱沒有辦法即時散出,便會在內層形成小氣候,
導致我們內層濕透了衣服,就跟爬山行進時,常可以看到"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
雨"的狀況一樣。
另外,我個人認為滑雪的朋友應該對洋蔥式的穿衣方式有些改變,很多雪
友也有爬山的經驗,都知道三層式穿法,不過自從SoftShall的觀念出來後,
提供了我們另一種新的思維;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雪場內玩玩而已,真正去
玩backcountry的人是少之又少,而我們常常在室內與室外的環境交替(除
非你不吃午餐、不休息),所以室內外的溫差其實是很大的,SoftShall可以
說是直接將防水外層與保暖內層結合在一起,所以當你到室內溫度較高的環境
下,直接脫下SoftShall外套,而穿一件排汗底層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如果
你是習慣背著背包滑的朋友,其實堅持當一顆"洋蔥"也不錯啦,反正你有背著
活動置物櫃,也不怕沒地方放 !!
PrimaLoft除了穿在身上,也有出手套的內裡,我在輝榮那邊買了一雙登
山甘仔店(Mountain Hardwear)的手套,外層式氾濫的GoreTex,內裡
就是PrimaLoft,老實說刷毛的觸感比Power Stretch遜,但還算是蠻舒服
的,保暖度也真的很夠,不過如果是零度以上且出太陽的溫度,就不建議帶這
種木乃伊手套,很容易出手汗的(如果是杏儒,應該裡面可以倒出水吧)。
羽絨衣的五四三
當我再度幫雪板上蠟收進袋子中,這也意味著冬天悄悄的走了,那些厚重的衣服也該換成輕薄的排汗衣,而那些像棉被一樣的羽絨衣,也是該放進收納袋裡等待下一個冬天;雖然說現在冬天的衣服都用不上了,但換季的時候常常是可以在店家或網路上找到好料的時候,記得要睜大雙眼仔細找,找到好康的也要記得通知我啊。
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為有諾曼能抗衡的速度 - 雪崩
從國小五年級開始接觸滑雪到現在,從來都只有在影片上看過skier或snowboarder被大雪埋沒的畫面,雖然有掉入雪洞的經驗,卻從沒有親身經歷過被大雪吞噬的感覺,是否就像愛玉、仙草被厚厚的剉冰覆蓋一樣。
不過,在我的印象中雪崩的死亡率並不高,就跟被雷擊差不多吧,當然啦,這種機率問題就如同我一位好友說的一樣,其實機率都是百分之五十,死或沒死而已;不過我們還是要尊重一下那些鑽研數據的學者們,根據他們精確的估算,雪崩後的十五分鐘內救活機率是百分之92,但過了四十五分鐘後機率就只剩下25,不過我敢保證的是,這數據絕對沒有包含被嚇死;記得之前有看過一本救援的書,書上寫說如果你遇到雪崩,而被埋在雪堆裡,第一件事情是要先吐個口水,確定上、下的方向,不過我是覺得如果真的遇到的話,早就嚇到尿褲子了,所以你只要覺得只有前面濕,你就是面朝下,如果濕到屁股,就代表你面朝上。
基本上在歐美的大雪場,常常都可以聽到雪場有"砰..砰.."的聲音,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共匪打過來了勒,其實那就是雪場用砲之類的東東在轟炸可能引起雪崩的山頭(不要問我長怎樣,我只有在影片上看過),另外一種是會有巡邏人員騎雪上摩托車去尋山頭,只有看到可能引起雪崩的地方,就會埋C4之類的先毀掉雪堆。
其實會引起雪崩的原因很簡單,雪互相排擠黏不住、雪越變越胖太重撐不住;當突然狂下新雪,原本住在那邊的雪當然沒有辦法一下子接受新的朋友加入,就排擠它,而不讓它融為一體;雪下的越來越多,越積越厚,最後原本住在最下層的雪再也受不了...
如果上面看的霧傻傻的話,容我再重新描述一遍:會引起雪崩的雪通常都以兩種型態呈現;(1)鬆散的雪:新下的新雪和已經融結成小結晶狀的雪粒,這些雪都缺乏了附著力與凝聚力,所以無法互相抓住,最後就會引起雪崩,常見的崩塌是以一個點的範圍開始向下擴散,所以常以三角形的雪崩方式呈現,不過這種雪崩通常都是很小型的崩塌,很少會讓人受傷。(2)厚重的雪:即使雪能夠互相黏合在一起,過多過重的雪也再也難以抵抗地心引力,最常見的就是雪簷,突然碰的一聲而瞬間斷裂,而引發大規模的雪崩。
一般來說,小規模的雪崩(約30公分深)會引發約20~30公尺寬的雪崩,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里;中型(約1公尺深)可引發約100~500公尺寬的雪崩,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里;而大型雪崩(約2、3公尺深)可引發寬約一公里以上的雪崩,並且速度可達每小時150公里。
一般來說,除非是去玩backcountry的朋友才有可能會遇到雪崩,大多數在雪場的朋友是不用擔心的,除非哪天雪場老闆發瘋了想要謀殺遊客,不然要在雪場裡面遇到雪崩,絕對比成為第二個Shawn White還要難;不過,如有真的有人有遇到雪崩的經驗,一定要跟我說,我很想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當然啦,如果你遇到了,但你沒有出來,那你就不要來找我了,我寧願永遠不知道。
不過,在我的印象中雪崩的死亡率並不高,就跟被雷擊差不多吧,當然啦,這種機率問題就如同我一位好友說的一樣,其實機率都是百分之五十,死或沒死而已;不過我們還是要尊重一下那些鑽研數據的學者們,根據他們精確的估算,雪崩後的十五分鐘內救活機率是百分之92,但過了四十五分鐘後機率就只剩下25,不過我敢保證的是,這數據絕對沒有包含被嚇死;記得之前有看過一本救援的書,書上寫說如果你遇到雪崩,而被埋在雪堆裡,第一件事情是要先吐個口水,確定上、下的方向,不過我是覺得如果真的遇到的話,早就嚇到尿褲子了,所以你只要覺得只有前面濕,你就是面朝下,如果濕到屁股,就代表你面朝上。
基本上在歐美的大雪場,常常都可以聽到雪場有"砰..砰.."的聲音,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共匪打過來了勒,其實那就是雪場用砲之類的東東在轟炸可能引起雪崩的山頭(不要問我長怎樣,我只有在影片上看過),另外一種是會有巡邏人員騎雪上摩托車去尋山頭,只有看到可能引起雪崩的地方,就會埋C4之類的先毀掉雪堆。
其實會引起雪崩的原因很簡單,雪互相排擠黏不住、雪越變越胖太重撐不住;當突然狂下新雪,原本住在那邊的雪當然沒有辦法一下子接受新的朋友加入,就排擠它,而不讓它融為一體;雪下的越來越多,越積越厚,最後原本住在最下層的雪再也受不了...
如果上面看的霧傻傻的話,容我再重新描述一遍:會引起雪崩的雪通常都以兩種型態呈現;(1)鬆散的雪:新下的新雪和已經融結成小結晶狀的雪粒,這些雪都缺乏了附著力與凝聚力,所以無法互相抓住,最後就會引起雪崩,常見的崩塌是以一個點的範圍開始向下擴散,所以常以三角形的雪崩方式呈現,不過這種雪崩通常都是很小型的崩塌,很少會讓人受傷。(2)厚重的雪:即使雪能夠互相黏合在一起,過多過重的雪也再也難以抵抗地心引力,最常見的就是雪簷,突然碰的一聲而瞬間斷裂,而引發大規模的雪崩。
一般來說,小規模的雪崩(約30公分深)會引發約20~30公尺寬的雪崩,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里;中型(約1公尺深)可引發約100~500公尺寬的雪崩,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里;而大型雪崩(約2、3公尺深)可引發寬約一公里以上的雪崩,並且速度可達每小時150公里。
一般來說,除非是去玩backcountry的朋友才有可能會遇到雪崩,大多數在雪場的朋友是不用擔心的,除非哪天雪場老闆發瘋了想要謀殺遊客,不然要在雪場裡面遇到雪崩,絕對比成為第二個Shawn White還要難;不過,如有真的有人有遇到雪崩的經驗,一定要跟我說,我很想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當然啦,如果你遇到了,但你沒有出來,那你就不要來找我了,我寧願永遠不知道。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Flexcar - 新型態的租車公司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美國買車大不同
在美國,出門逛街是一種消磨時間的休閒活動,如果真的要購物,一定要在網路上買,在網路上你才可以找到最漂亮的價錢,但當然不是全部的事情都可以在網路上解決,不過在網路上確實能找到相當多好料。
就拿買車說吧,在網路上你可以先查詢兩樣價錢:(1)MSRP和(2)Invoice,而這兩個價錢之間就是你可以跟銷售員周旋的地方,功力好的人就可以以最接近Invoice的價錢買到車;至於這兩樣東西到底是什麼,MSRP是建議售價,而Invoice是經銷商進貨價(但我敢保證一定比這價錢還要低,不然他們賺屁),所以一般來說,殺價功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殺價低過Invoice。
[除了可上車商官方網站上查看價錢,也可使用http://www.cars.com/]
除了上面所說的價錢之外,當然你還要上網找找看你想要買的車的評比吧,如果被大多數的人批的跟豬頭一樣,那你還買,那不是大豬頭是什麼...;在美國買車可別想像的跟台灣一樣,裡面有很多東西是跟台灣大大的不同,像是買一台"新"車,但車子絕對不可能是全新的,像我買車的時候就已經被不知道多少人開過,拿到手時是82英哩(132公里),講的不好聽一點,這對我來說就感覺車子已經被輪姦了一樣;而在美國買車,是你必須要到車商那邊選一台你喜歡的車之後再用這台車去談價錢的,舉例來說你可能想要鐵灰色+天窗+四輪傳動+V6引擎,所以你就要到每一間賣車的地方去選你想要的車,並不是每一間買的車配備都是一樣的,所以有時候你必須要跑很多間車商,或是搞到最後你根本就只有放棄一些你想要的選擇,如顏色換成銀色、捨棄天窗...之類的;選好車之後,你就可以試開這台車子,而不是向台灣有專門的試乘車,這就是為什麼你買的新車絕對不可能是全新的原因;你想想,如果我今天只是心情好,看到一台新車上市想要開開看,我會多珍惜這台車嗎,當然是隨邊開開啦,反正我又不買,只是想要試看看開起來感覺是怎樣而已,如果好死不死這台就是你要買的新車,你心裡作何感想...
選好車之後,再來就是真的要開戰了,不過當你在選車的時候,都是層次較低的修售員在幫你介紹車,記住你不用浪費口水跟他講價錢,他就算說打你五折也沒用,因為他的工作只是幫你介紹車子、協助你選車子而已,真正談價錢的是他的上一級-經理;所以當你選好一台你想要帶走的車子後,他會帶你到屋內,並介紹他的長官給你認識,這時候就是真正戰爭的開始;不過通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是,銷售員先跟你談價錢,這時候你不用客氣,因為我說過價格最後的決定權不在他,而是在他的長官,所以你跟銷售員周旋太久,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而已,所以就直接大開殺戒吧,砍到一個你都不敢相信的價錢,像是低於Invoice的價錢,然後補上一句:如果可以我現在馬上買;通常這樣講完後,那銷售員都會去呈報他的上級,等經理真的坐下跟你談,這時候才是真的談價錢的開始,前面那些都是屁;有時候會發生一種特殊狀況,是當你跟經理談好價錢後,經理會去請出它們最大條的店長出來跟你談,這時候真的就非常精采,你要知道,能當一家店的店長真的是要有兩把刷子的,所以他的談話和處理的技巧就更好了,記得一個原則:不要被牽著鼻子走。談價錢方面我就不多贅述,反正真的是老話一句,貨比三家不吃虧,另外就是要一點運氣了。
等到價錢都談完了,那就是買保險啦,基本上在車商都有電腦可以用,有時候有些比較賤的車商會利用保險來A你錢,所以除非你非常確定它給你的保險費用相當漂亮,不然它們店裡都會有電腦,你自己上網去保就好了,免得被騙;保險程序相當簡單,照著網站上的步驟一直輸入資料就不會錯,不管你是國際駕照還是美國駕照都可以找到投保公司(有些公司不接受國際駕照);保完之後,就是要付錢牽車閃人,付錢的時候車商多會跟你推銷一些產品,除非你真的很需要啦,否則那接基本上都是在A錢的;另外在付錢之前,請一定要再確認一次車子所有的配備是否是你要的,不要到時候少了天窗之類的,美國很多東西是可以refund的,即使你買了一個月覺得不爽都還可以全額退費,但車子並沒有啊。
最後來個step by step各位應該會看的比較清楚吧:
(1) 收集資訊:你一定要多收集、多讀資訊,在家做過功課後,再做任何決定。
(2) 到車商選車
(3) 談價錢:記得要多到幾間比較價錢。
(4) 保險
(5) 付錢閃人
就拿買車說吧,在網路上你可以先查詢兩樣價錢:(1)MSRP和(2)Invoice,而這兩個價錢之間就是你可以跟銷售員周旋的地方,功力好的人就可以以最接近Invoice的價錢買到車;至於這兩樣東西到底是什麼,MSRP是建議售價,而Invoice是經銷商進貨價(但我敢保證一定比這價錢還要低,不然他們賺屁),所以一般來說,殺價功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殺價低過Invoice。
[除了可上車商官方網站上查看價錢,也可使用http://www.cars.com/]
除了上面所說的價錢之外,當然你還要上網找找看你想要買的車的評比吧,如果被大多數的人批的跟豬頭一樣,那你還買,那不是大豬頭是什麼...;在美國買車可別想像的跟台灣一樣,裡面有很多東西是跟台灣大大的不同,像是買一台"新"車,但車子絕對不可能是全新的,像我買車的時候就已經被不知道多少人開過,拿到手時是82英哩(132公里),講的不好聽一點,這對我來說就感覺車子已經被輪姦了一樣;而在美國買車,是你必須要到車商那邊選一台你喜歡的車之後再用這台車去談價錢的,舉例來說你可能想要鐵灰色+天窗+四輪傳動+V6引擎,所以你就要到每一間賣車的地方去選你想要的車,並不是每一間買的車配備都是一樣的,所以有時候你必須要跑很多間車商,或是搞到最後你根本就只有放棄一些你想要的選擇,如顏色換成銀色、捨棄天窗...之類的;選好車之後,你就可以試開這台車子,而不是向台灣有專門的試乘車,這就是為什麼你買的新車絕對不可能是全新的原因;你想想,如果我今天只是心情好,看到一台新車上市想要開開看,我會多珍惜這台車嗎,當然是隨邊開開啦,反正我又不買,只是想要試看看開起來感覺是怎樣而已,如果好死不死這台就是你要買的新車,你心裡作何感想...
選好車之後,再來就是真的要開戰了,不過當你在選車的時候,都是層次較低的修售員在幫你介紹車,記住你不用浪費口水跟他講價錢,他就算說打你五折也沒用,因為他的工作只是幫你介紹車子、協助你選車子而已,真正談價錢的是他的上一級-經理;所以當你選好一台你想要帶走的車子後,他會帶你到屋內,並介紹他的長官給你認識,這時候就是真正戰爭的開始;不過通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是,銷售員先跟你談價錢,這時候你不用客氣,因為我說過價格最後的決定權不在他,而是在他的長官,所以你跟銷售員周旋太久,只是在浪費你的時間而已,所以就直接大開殺戒吧,砍到一個你都不敢相信的價錢,像是低於Invoice的價錢,然後補上一句:如果可以我現在馬上買;通常這樣講完後,那銷售員都會去呈報他的上級,等經理真的坐下跟你談,這時候才是真的談價錢的開始,前面那些都是屁;有時候會發生一種特殊狀況,是當你跟經理談好價錢後,經理會去請出它們最大條的店長出來跟你談,這時候真的就非常精采,你要知道,能當一家店的店長真的是要有兩把刷子的,所以他的談話和處理的技巧就更好了,記得一個原則:不要被牽著鼻子走。談價錢方面我就不多贅述,反正真的是老話一句,貨比三家不吃虧,另外就是要一點運氣了。
等到價錢都談完了,那就是買保險啦,基本上在車商都有電腦可以用,有時候有些比較賤的車商會利用保險來A你錢,所以除非你非常確定它給你的保險費用相當漂亮,不然它們店裡都會有電腦,你自己上網去保就好了,免得被騙;保險程序相當簡單,照著網站上的步驟一直輸入資料就不會錯,不管你是國際駕照還是美國駕照都可以找到投保公司(有些公司不接受國際駕照);保完之後,就是要付錢牽車閃人,付錢的時候車商多會跟你推銷一些產品,除非你真的很需要啦,否則那接基本上都是在A錢的;另外在付錢之前,請一定要再確認一次車子所有的配備是否是你要的,不要到時候少了天窗之類的,美國很多東西是可以refund的,即使你買了一個月覺得不爽都還可以全額退費,但車子並沒有啊。
最後來個step by step各位應該會看的比較清楚吧:
(1) 收集資訊:你一定要多收集、多讀資訊,在家做過功課後,再做任何決定。
(2) 到車商選車
(3) 談價錢:記得要多到幾間比較價錢。
(4) 保險
(5) 付錢閃人
2007年4月5日 星期四
淺談RECCO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開始,便在始祖鳥的外套上發現了這東東,當然這東西不僅只出現在始祖鳥的外套上;仔細了給它瞧了一下,相當的柔軟,幾乎就像是多覆上一塊橡膠而已,那這東西到底要幹什麼的勒??難道是用來補破洞的嗎??
RECCO基本上是一般人一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更別說是在台灣的人;簡單的說,RECCO是一個新的雪崩救援系統,主要有兩個關鍵器材,反射器與探測器;RECCO利用諧波雷達(Harmonic radar)的方式,有別於無線電發報器,所以並不會互相干擾;RECCO探測器可搜尋200公尺的距離與穿透30公尺深的雪,所以除了徒步搜尋之外,亦可使用直昇機來搜尋較大範圍。
那又是誰發明了這東東?他叫馬格斯-葛倫漢,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過去他也曾遇過雪崩,所以便著手研發了這東東;經過十年的努力改良,到現在的RECCO已經是進步,反射器可裝置在任何地方,如安全帽、鞋子、護具、服飾...等,並且除了體積小之外,重量也在四公克以下,可以說是相當輕巧;另外,探測器也是相當的便於搜救人員攜帶,重量僅1.6公斤,且可手持搜尋。
雖然說這對大多數的人根本就用不上的東西,不過對於會遇到backcountry的朋友絕對是一大福音,等於在原有的搜救系統之下,多了一項新利器;這套系統現在已普遍使用於全世界的搜救組織,並且於全世界各大知名滑雪場也都有使用,所以朋友們,就給他安心的衝吧!!
RECCO基本上是一般人一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更別說是在台灣的人;簡單的說,RECCO是一個新的雪崩救援系統,主要有兩個關鍵器材,反射器與探測器;RECCO利用諧波雷達(Harmonic radar)的方式,有別於無線電發報器,所以並不會互相干擾;RECCO探測器可搜尋200公尺的距離與穿透30公尺深的雪,所以除了徒步搜尋之外,亦可使用直昇機來搜尋較大範圍。
那又是誰發明了這東東?他叫馬格斯-葛倫漢,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過去他也曾遇過雪崩,所以便著手研發了這東東;經過十年的努力改良,到現在的RECCO已經是進步,反射器可裝置在任何地方,如安全帽、鞋子、護具、服飾...等,並且除了體積小之外,重量也在四公克以下,可以說是相當輕巧;另外,探測器也是相當的便於搜救人員攜帶,重量僅1.6公斤,且可手持搜尋。
雖然說這對大多數的人根本就用不上的東西,不過對於會遇到backcountry的朋友絕對是一大福音,等於在原有的搜救系統之下,多了一項新利器;這套系統現在已普遍使用於全世界的搜救組織,並且於全世界各大知名滑雪場也都有使用,所以朋友們,就給他安心的衝吧!!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服務在哪裡ㄚ
在美國這地方,真的什麼東西都可以說是沒效率;昨天原本打算去Wal-mart將車子換機油,修理的人員說要一個小時,心想:真是高級的服務,可能是要用打點滴的方式幫我換機油吧,居然換個機油要一小時;後來也想說算了既然都來了,而且也可以順便帶Hana到處走走;一小時之後再回到Wal-mart的修車廠,我看到我的車還停在原來的地方,Crise去問了一下修車的人,但他們說有一台車有些狀況還沒有修好,還要再等一小時才會好;一個修車廠有四個維修人員,兩個在幫那台有問題的車整修時,另外兩個人在室內給我拉D賽,居然還跟我說要再等一個小時,不過我能如何,拿著梅花板手自己去換嗎;又跟Crise晃了一個小時,期間還吃了超難吃的"傑克在箱子裡",又回到車場,拿著單子去領車,那人卻跟我說:我們從來沒有看過V6裝在RAV4上,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幫你換...;如果是你,你會不會想要學哈利德老兄,找來飛機炸毀Wal-mart...
今天,帶著精挑細選的摩比歐一號5W30機油,再度前往維修廠換機油,不過今天是去原廠;途中,我的小G(GARMIN 衛星導航)又很有個性的,到了閘道的前一公尺才跟我要右轉,害我繞了一大圈山路後,再重新接回原本的閘道;終於到了維修廠之後已經一點了,看到維修廠的門口已經排了三台車,我心想:了不起再等個兩小時,也能換好吧;進去櫃檯,一個老莫在櫃檯前拉東拉西的,我再他後面等了十五分鐘,只看到櫃檯內還有三個服務人員在聊天,卻怎麼樣都不肯來問我一下要幹麻,又等了一下,那老墨有點氣沖沖的離開,但我管他家的辣椒有多辣,反正輪到我就好了;櫃檯人員看到我還是一貫老美作風,虛偽的跟你問好,但我懶的鳥你,直接擺明著跟你說我是要來換機油的,而且機油我也已經準備好了,你就只要拿個板手把機油漏掉,再倒新的進去,那四十元就是你的了...,不過他卻跟我說,請我先到旁邊坐一下,恩...好小子,這一坐就是半小時去了,盼阿盼的總算有個年輕小哥走過來了,他說:至少要等一個半小時,而且不保證今天可以進場,建議我明天再來;果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啊。
回家的路上,我的小G不改他喜歡逛街道的個性,好端端有高速公路不走,報我走一般道路,開了接近一百條街才接上快速道路,塞車塞的我屁股都麻了,小G真有你的啊。
今天,帶著精挑細選的摩比歐一號5W30機油,再度前往維修廠換機油,不過今天是去原廠;途中,我的小G(GARMIN 衛星導航)又很有個性的,到了閘道的前一公尺才跟我要右轉,害我繞了一大圈山路後,再重新接回原本的閘道;終於到了維修廠之後已經一點了,看到維修廠的門口已經排了三台車,我心想:了不起再等個兩小時,也能換好吧;進去櫃檯,一個老莫在櫃檯前拉東拉西的,我再他後面等了十五分鐘,只看到櫃檯內還有三個服務人員在聊天,卻怎麼樣都不肯來問我一下要幹麻,又等了一下,那老墨有點氣沖沖的離開,但我管他家的辣椒有多辣,反正輪到我就好了;櫃檯人員看到我還是一貫老美作風,虛偽的跟你問好,但我懶的鳥你,直接擺明著跟你說我是要來換機油的,而且機油我也已經準備好了,你就只要拿個板手把機油漏掉,再倒新的進去,那四十元就是你的了...,不過他卻跟我說,請我先到旁邊坐一下,恩...好小子,這一坐就是半小時去了,盼阿盼的總算有個年輕小哥走過來了,他說:至少要等一個半小時,而且不保證今天可以進場,建議我明天再來;果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啊。
回家的路上,我的小G不改他喜歡逛街道的個性,好端端有高速公路不走,報我走一般道路,開了接近一百條街才接上快速道路,塞車塞的我屁股都麻了,小G真有你的啊。
訂閱:
文章 (Atom)